深藏不露
UID48
精华0
金币0
贡献0
银币2713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14-12-16
|
还是要拉张五常的大旗来作我的虎皮:“ 古今并用的文字是最好的文字,中外皆然。我认为查先生的中语文字,当世无出其右!” 鲁迅放言:“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这种对传统文化不惜彻底决裂的姿态,事实上,为王朔所继承。至于说有段时间,这些东西真的全部被‘踏倒’,打碎了许多的坛坛罐罐,好像并没有解决‘温饱’,遑论‘发展’?就差被开除‘球籍’了,对‘生存’也没啥作用,那就不是王朔视野所及了。 金庸则对古典中国向来充满温情,他晚年自言:“中国文化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有如血管中流着的血,永远分不开的”。 金庸尤其是在晚年,很有几分民族主义情绪,而王朔在那个大肥皂泡破灭后,感到一种更彻底民族虚无主义。 在王朔的成长历程中,整个大陆的时代氛围一是反西方,二是反传统。王朔非常有悟性,其实也不缺乏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与担当。他从80年代开始,对自己所接受的社会教育同样有着深入的反思,说他仅仅是一个‘痞子作家’,这点我不认同。‘反西方’的论调,王朔经反思,是彻底抛弃了,他既不反西方,更不反美,他终于没有成长为一代‘愤青’。 对于‘反传统’,王朔不仅没有放弃,甚至有变本加厉之势。毕竟时代不同了,‘反西方’比当年的义和拳大师兄的‘灭洋’,难度更大。从‘器物’层面看,抛弃所有西方的科技发明,我们的生活还能剩下什么?而‘破四旧’暂时来看对我们的现实生存关系不大,甚至拆了北京老城墙,可以多盖几处猪圈,来年还能多分得几片肥肉,毁了宋版元版古籍,化作纸浆,可以印更多的宝书。 更重要的是:当国门被重新打开,我们发现那个‘一天天坏下去’的西方世界,并没有让我们骂倒,反而老神在在,精神矍铄。王朔也只能承认:“中国文化要更新,要蓬勃,有生气,还是要向西方学”(《无知者无畏》)。‘古典中国’则迥异,它已经不存在了,并且我们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把中国今日的一切不如意的屎盆子全扣到‘传统’头上:“中国落到这个地步,百年积弱,传统文化功莫大焉”(《无知者无畏》)。 在中西体用之辨上,我更认同王朔。对那些‘十博士’‘廿教授’搞的各种文化宣言觉得好玩极了。中国传统文化既不足以救中国,拿它来拯救世界,更是痴人说梦。但王朔在今天彻底反传统的做法同样无益有害。 (一)在‘器物’‘顺民转为公民意识’以及体制建设上,当然要学习西方,而在文学艺术上多一些传统,是好事。 (二)在传统文化势力太强大的时代,矫枉过正,彻底反传统有其合理性,而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久已花果飘零,仅剩一息残喘。连宋来访,我们第一流的学人的表现已尽够我们自豪了:清华校长不识字,厦大校长不识不知“黉宫”就是古代的学校,给读成‘皇宫’,清华文科教授中冒出一个‘当代仓颉’,靠嘴皮子就发明了一种新书体叫‘小隶’! 这样的传统背景下,再去反传统,怎么看都像‘打死老虎’,既不足以言勇,反而迹近无聊。 (三)古代中国当然不是‘新儒’夸称的‘用美德筑成的黄金世界’,但儒家的忠恕教化、佛道的来生信仰,也确实使古人具有一种‘人情之美’,不排除其中夹杂虚伪的成分,但确实是安定社会抚慰人心的力量。现在那么多危及国人生命的假货,我们的祖先没有现在的技术条件,有了他们也未必会做,因为他们迷信,做这么缺德的事他们相信一定会有报应的。 美利坚是最前卫的国家,同时也是最保守的国家。90%以上的人对宗教仍然比较虔诚。抽调了美国人的基督信仰,山姆大叔的垮掉,是可以预期的。 受幼年社会影响,也与王朔本人的个性、阅历相关,他对于传统带有一种过敏式的反感与排斥:“传统文化一出来,立刻就有一个自觉的警惕:……一定要站在它的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