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露
UID115
精华0
金币0
贡献0
银币2055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14-12-16
|
再谈“到底谁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拜读了网友们的意见,很受启发,随后与友人们也进行了短暂的交流,并收集了一些资料作于参考,觉得受益匪浅。 我年轻时读过些武侠小说,有些甚是喜爱,如:水浒传,三侠剑,七剑十三侠,江湖奇侠传,十二金钱镖,荒江女侠等后来又看到了王度庐以及梁羽生、金庸等的一些武侠小说。对一些旧武侠小说的印象,就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占山为王,替天行道,晚清时又变成了朝廷的鹰犬,而后成立镖局,替人看家护院,为高官贵族旅途保镖,护送金银财宝,再后来就是拉帮结派,互打互斗,如崆峒派,峨嵋派,武当派,少林派等,知道《荒江女侠》才把武侠与爱情结合在一起,开出一条武侠言情的路子,这对以后的作品就有一定的影响了。 在看到了王度庐老先生写的剑气珠光录,卧虎藏龙等小说以后,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觉,觉得王度庐这个人很不简单,一出手就很高。小说以情取胜,精彩之处在于武戏文唱,叙述采取了多层次多悬念的方式加以现代化,由于受了五四的很大影响,他采取了承接和创新的方式,以新文学对旧形式进行改造。偶尔对他的作品细细品味,掩卷深思,小说中主人公的身影,都鲜活地浮动眼前。泣诉江湖,儿女悲情,现实的无奈,令人感同身受,低徊不已。 王老先生的小说名声大噪,使得言情武侠小说得以旁枝斜出,从而出现新的类型。小说中的主人公,多以男女成双成对出现,如,姜小鹤与阿鸾,李慕白与俞秀莲,罗小虎与玉娇龙,韩铁芳与春雪瓶等,只是他们的结局多以悲剧收场。由于这个原因,在我们几个友人交流时,还引出这样一个小故事:我在青岛读中学的时候,有另外一所中学的同学,在拜读了王老先生的一系列作品后,给王老先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其故事太吊胃口,结尾几乎都是悲剧,看了很难过,他接收不了,提出希望王老先生改变一些构思和写作方法等建议。现在听起来像个笑话,但在当时,这封信在当时的青岛市中学生武侠爱好者中引起不小的波澜,还掀起一阵拥护这个中学生意见的热潮。正如人们常说:新事物就有新颖的冲击力,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这个小故事,也就是新生事物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所产生的一个小浪花,事小可意义不小,从某个角度说当时的王度庐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给武侠小说这个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算得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很遗憾,事物的发展总不能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很多年后,时代变迁,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文学界把武侠小说打入了另类,从此王度庐就销声匿迹了,从文学界消失了!除了青岛的老一辈人及一些专家学者外,很少有人知道有个大作家教王度庐,更不要提他写的武侠小说。内地的武侠小说从此断队,无人再写了。 未过多久,境外就有人打破了这一沉闷的局面,说境外,就是香港,当时香港尚未回归,仍是英属地,那里没有这些清规戒律,社会环境优越,于是就出现了梁羽生,金庸等武侠大师。由于他们文学功底身后,水平高超,逻辑严密,所以小说一直很受欢迎。未过多久,就冲破了 “篱笆”,完全席卷大陆,以后的情况大家都是熟知的。 但天无绝人之路,改革开放十余年后,电影导演李安慧眼识珍宝,对王老先生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后,拍出了《卧虎藏龙》,以为经典,并再次掀起王度庐热。群众出版社向王家买下了版权,出版王度庐的作品集,日本一家出版社也翻译王氏系列的武侠作品,李安也表示,要把王氏武侠继续拍下去。这正式新时代的契机,使王度庐及其作品能够重见天日,也该得到公正的对待,也就是前面多说的,新生事物的冲击力和轰动力,再一次冲击产生了一个更大的浪花! 至于所谓的“没有摆脱旧派小说的思想观念“,我的看法是这样子的,事物的发展,都是按照”承前启后,吐故纳新“这样的自然规律一步步完成的,文化界同样,王度庐老先生就是这样做的,屏蔽旧的一部分陈词滥调,承接采用旧的但是优秀的可用部分,才加以新思想,新文化,创造新的作品,这不是很正常么?如果只要承接采用旧的小说部分可用的观点论述,就划到旧派,那梁、金两位大师能否被划为新派,那都很难说了。曾有这样一点论述:梁羽生、金庸都不懂武功,都是直接从还珠楼主那里得到的启发,包括金庸的作品中的许多武功,都是直接从还珠楼主那里拿来的,如”蛤蟆功“,黄药师的许多武功,也都是还珠楼主先前写过的。看了许多评论,我们应该怎样想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