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5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侠新大时代的来临

[复制链接]

197

主题

1812

帖子

1812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147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24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3 15:4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某杂志已经发表
本文已经注册版权,可以转载,不要抄袭

谈武论道——
武侠新大时代的来临

楚天襄樊有线电视股份有线公司 王宇飞

一、     成年人的童话

自古以来,“武侠小说”风行海内,颠倒众生!名家们个个腕底风云,勾描出生动传神的“江湖众生相”,激荡起古人至今人的千古“侠客”梦!
究竟武侠是什么?我想定是千人千解。
记得有一种说法是“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这个说法很红,流传很广。这是一九七九年,新派武侠开山鼻祖梁羽生与华罗庚教授在英国的伯明翰相见时,华罗庚教授提出的,当时华刚刚看完梁的《云海玉弓缘》,觉得很有趣,才说了这句话。
笔者认为这句话一语中的,点出了武侠小说的娱乐精髓。成年人在紧张的、甚至残酷的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跟少年儿童一样需要精神食粮——他们读读童话,我们读读武侠,一起读读寓言。对成年人来说,这既是一种消遣,也是对一种自我负重的解脱。
但是仅仅把武侠小说看做童话,还没有穷尽武侠小说的精髓。经典的武侠小说不单纯是消遣的通俗文学,纯消遣的通俗文学是只能流行不能流传的。真正的武侠小说对于成年人,应该读起来有童话一样的旷性怡情,有寓言一样的蒙学诲化,还应有与中华文化血肉相连的绵绵情愫。
笔者仍然怀念过去空闲的时候,每每坐在躺椅上,打开窗户,嘬一口香茶,展卷阅读武侠小说的时光。读到精彩处,只觉字字含金化玉,句句琉璃剔透,字里行间令人心驰神往、叫好不迭,随之遣怀寄慨。
纵然经典在每个人心中俱打下烙印,然众口不一,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心中的或完美或不完美之武侠,每个人都是自己武侠世界中的主人公,纵横四海,任我行空,不拘约束,浑然自在,纵使有向壁造车,庄周梦蝶之嫌,亦不失为一桩美事!
笔者亦喜欢武侠,“金、古、温、梁、黄”无所不窥。从初中开始就创作武侠小说,然生性惰怠,每本书都是虎头蛇尾,纵然如此到高中杂凑已有二三十万字,又可惜借同窗观阅而被盗,就此“封笔”,当时没甚感觉,可到如今近而立之年,只成追忆,能不嗟叹?
时光如梭,韶华易逝,曾经如饮甘醴般偷看武侠小说的时代已经从手指缝里溜走,小时候唱“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的笔者现在心境也“却道天凉好个秋”了。
兴之所致,我曾想全面、系统、透彻地研究武侠的形成和意义,罗列出所有武侠文化的脉络,总结出武侠的根本意义,等坐下来研究,却越研究越发现,想穷尽武侠,探索武侠的终极意义,不啻倚剑登天!不特前人多有专著豪文,后来者亦从多角度、现代观透视武侠,虽琴瑟和鸣,蔚为大观,然却如物理定律一样,难以万流归宗,站在青旻之端,包罗万象,直指人心!
须知此路艰关难行,因为武侠文化是依托于中华文化的。国脉深远,侠道悠旷,吾泱泱中华文化浩瀚如海,大气磅礴,单是一个支脉都已气象万千,连孙脉都似槎牙繁复,想穷尽武侠,须穷尽中华,然而这岂非痴人说梦?纵论古今,才子辈出,可谁又能数尽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穷尽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同时又是发展进步的,不特每个历史时期有其局限性、复杂性,现代化的中华文明也在向更人性、更道德、更光明的境地演进发展;故,武侠文化是不能穷尽的,或者说不能绝对穷尽,绝对归纳,(只有演进过程中的相对归纳)也不要有任何对武侠下判决书似的话,你纵使能阅尽过去武侠小说,你能遍览未来武侠小说么?
笔者面对众多的“武侠”专著、论文,实感汗颜;也不想那么精微地解剖“武侠”,再回到学生时代研究论文的路上,搞得心力交瘁;所以,存一点娱乐情趣来写这篇文章,丢下“考证癖”与“逻辑推理”,略谈谈对“武侠”的看法,希望能与同道共娱!








二、“侠”的局限性

笔者浅陋以为,广义的武侠浩瀚鸿溶,如河汉之无极,包括与“武”、“侠”所有有关事物的历史源流与文化内涵,包括武术精神、技击技术、武林门派、流传典籍等等;狭义的武侠便是为人所熟知的武侠小说了。

205

主题

1752

帖子

1752

积分

人中龙凤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UID
81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1972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沙发
发表于 2019-5-3 15:46:28 | 只看该作者
在人们心中,觉得人生入世百年,几经沧桑,生活坎坷,就或许把“侠”当作一种美梦,一种寄托,不愿把“侠客梦”也弄得没有趣味,多数“凡夫俗子”的生活没有炽热又悍厉的经历、惊险又刺激的情节,或无诗情画意、乘肥衣轻的安逸——是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所以人们愿意把“侠”更多的看做一种“出世”,但是到头来——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现实,就有禅意,何必心外驰求那另类的“侠”?
由是观之,“侠”是“进步”的,不是“封闭”的,“侠”是广大的,不是“狭隘”的。
侠客自古有“大侠”之说,从古到今,人们都有自己幻想的或者认可的心目中的“大侠”。
笔者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大侠”、“小侠”,是局限在侠客自身的襟怀上,多为个体。为国为民、心灵旷达的是大侠,只重名利、自私狭隘的是小侠;而从广义上说,“大侠”的文化内涵应该更丰富,“大侠”应该是包含所有积极的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急人所困,舍己救人,为国捐躯的志士仁人——“大”就是大,大得把“侠”的无形剑圈扩容无限,“大侠“即是“大仁”!
公平、正义、仁和、发展的社会,不正是所有人的希冀吗?只要有“仁”,何处不“侠”?
另有是非观的问题。“小侠”始终关注的是个人利益的得失,小群体利益的得失,善恶是非观是变化的;“大侠”却不为千金美人所动,始终关注的是国家民族、他人民众的利益,“大是大非”是炳若观火的。
笔者很敬佩古今中外那些拯民族于危亡的志士仁人,包括近现代保卫祖国战争中的英雄,俱当得“大侠”二字!
故,从终极来说,“侠”是源于“仁德”,脱胎于“仁义”的,所以不要把“侠”道想的那么复杂,实际上,“侠”的终极意义就是“合于道德,顺于民心”的行为,“仁德”是“侠”的心脏,“武”的手段是“侠”的外在,互为表里,一显一隐,或有层次高下,境界变幻,但本质千古不变!











四、中国集武侠小说之大成

过去曾听过一句话,深以为然,“天下之大,只有中国才有武侠小说。”笔者深信,只有中国才有正宗的武侠小说,才有如此车载斗量、举目皆是的武侠小说。
有人会说,过去西方的骑士小说与东瀛的武士小说都有很多“武侠”的元素,难道不也是“武侠小说”吗?从某个层面讲,把所有的这些小说纳入广义的“武侠小说”是这样的。但可惜的是国外的所有“武侠”文学无论从起源时间之早、形成规模之大、发展历史之久、流变格局之丰、语言文字之美,都无法企及中国武侠小说。
大抵世界上的通俗文学,都极受其地域性与民族性的影响。分辨他们的优劣,也不必翻江倒海锱铢必较、争的头破血流;轻松地看问题,则事实本身自有一个自然比较。
“侠”的范围在中国是如此的广泛,小到路见不平、拳打镇关西的鲁提辖,大到胸怀天下、义不帝秦的鲁仲连。
武侠小说集大成的地域还在中国。
从时间上说,中国春秋战国虽已有侠客,但是否有武侠小说,漫不可考;然早在西汉《太史公游侠列传》里已经有游侠、刺客列传等,所以此可称为武侠小说的鼻祖。及至后来魏晋、六朝间盛行的神异、志怪小说, 唐人豪侠小说,宋传奇与话本,一直到元明水浒传的流行,后有明清神魔、侠情、公案小说的涌起——“武侠小说”在古代历史上累朝不断,“香火”旺盛!
以数量上来说,抛开历史上直到民国的武侠类著作不谈,仅与金、梁同时代的台湾武侠作家都有三百位,光台湾就结集出版了至少上万种以上的武侠小说,;以质量上来说,历代大家迭出——能写《史记》、《水浒》的固然是大家,古代作家们以深厚的古文字功底和奇思妙想,巨著百万,短篇则寥寥数百字就能营造出瑰丽雄奇的武侠世界与惟妙惟肖的江湖生态,令人唏嘘赞叹!
光“侠”之一词,在我国古代文献与稗官野史中已有“游侠”、“仁侠”、“义侠”、“豪侠”、“勇侠”、“隐侠”、“儒侠”乃至“剑侠”、“盗侠”、“僧侠”、“女侠”,或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匹夫之侠”等种种名目,可见我国武侠文化的广博。无论是传统的章回体武侠小说之精炼浑厚还是现代的新派武侠小说之酣放自然,都是人类武侠小说的最高境界。至于历朝历代武侠小说流变的丰富,近现代旧派新派划分的细腻,在世界任何其他国家是无法找到、无法比拟的。萤火乃敢与月争辉?

245

主题

1842

帖子

1842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101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9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板凳
发表于 2019-5-3 15:47:03 | 只看该作者
上个世纪的“新派武侠”把武侠小说推向一个高峰——超技击与综艺侠情的盛大,兼收西方与日本的文艺手法而超越之,让人击节叹好,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形成云蒸霞蔚、百家争鸣的局面……
举一隅而知三,其他的方面就阙而不列了。
总之,笔者认为,中国,集世界武侠小说之大成!



五、骑士小说

笔者想略微谈谈国外的“武侠小说”。
先浅谈谈骑士文学等西方“侠士文学”。
骑士小说作为西方“侠士”文学的集大成者,起源于英国的骑士故事和法国北部的英雄史诗,中世纪达到顶峰,上至贵族皇室,下到平头百姓,无人不看;主题反映封建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即为捍卫爱情、荣誉或宗教而显示出的冒险的游侠精神;行文冗长,叙事繁复,语言拖沓,人物的性格和外貌雷同,中心思想与内容大同小异,艺术价值不高。随着骑士制度的衰落,骑士小说也就逐渐销声匿迹。
笔者认为,英雄史诗的主人公有崇高的目的,为祖国或宗教而献身(如《罗兰之歌》),似乎上升到了民族大义的高度,与中国武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有异曲同工之妙;而骑士小说的主人公则只为个人事业孤军奋战,有时则纯粹为了冒险,而且几乎千人一面,这与中国之侠有极强的目的性、侠客分类的复杂性截然不同,似乎更切合于说骑士小说是给儿童看的童话故事;英雄史诗的情节是依据真实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叙述,这与中国早期《游侠列传》记述真实人物、《唐传奇》及其后小说带入真实历史不谋而合,而骑士小说的故事则是在纯属臆造的境界中展开,英雄个个枪戳城塌,吐火降龙,太过玄乎,无所依托;在英雄史诗中,妇女居次要地位,主人公几乎与爱情隔绝,这与中国早期侠客迅求事功、心无旁骛、舍身报躯之表现又有几分相似;而骑士小说的主人公则为美人赴汤蹈火(此举与聊斋志异多数主人公真是半斤八两不找钱);史诗中的英雄形象常常粗犷豪放,这与我印象中的刺秦王的大铁锥、助李靖的虬髯客那烈狮猛虎的形象倒也吻合;而骑士小说的英雄往往温文尔雅,这与中国武侠小说历史中极少数作者笔下味同嚼蜡、千人一面的帅哥美女如出一辙(当然就文笔、架构而言,两者是有鸿沟的)。当然,笔者很喜欢近代的一些名作,比如《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他们虽然区别于过去的骑士小说,但是却传承了西方此类小说的很多元素。
平心而论,英雄史诗比起中国经典武侠小说都差了一大截,更遑论骑士小说了。有人会说笔者孤陋寡闻,无甚见识,西方骑士小说、日本武士小说也有贝经宝书!是啊,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没有伟大的著作呢?优秀甚或经典“武侠小说”应也是有的吧。
但也许因为笔者偏心,抑或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笔者仍然对中国武侠小说情有独钟,觉得其无可替代。









六、日本武侠小说

再略谈谈日本武侠小说,笔者认为,日本武侠小说比骑士小说技高一筹。
说到日本武侠小说,就不得不说说“武侠”这个复合词的起源。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侠”与“游侠”屡见不鲜,却并无“武侠”一词;《韩非子•五蠹篇》云:“儒以文犯法,而侠以武犯禁!”,其中“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这只是最早的“武”与“侠”并列出现。
著名武侠评论家叶洪生先生说:“顾名思义,‘武侠’系专指凭借武技主持公道的侠义之士而言。其实,‘侠以武犯禁’固寓有武侠之意,但‘武侠’之成为一个复合词,却是日本人的杰作;而辗转由旅日文人、学者相继采用,传回中国。” 他说,“日人何时衍创“武侠”一词?漫不可考。而明治时代后期的通俗小说家押川春浪以“武侠”为名的小说,轰动日本,风行一时:为1900年之《武侠舰队》、其后又有《武侠之日本》、《东洋武侠团》,更于1912年创办《武侠世界》杂志。”
正是押川春浪此举,把“武”和“侠”联合在了一起,成为了一个词,很有意义。

228

主题

1928

帖子

1928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52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177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地板
发表于 2019-5-3 15:47:49 | 只看该作者
其后的1903年,梁启超在横滨所办《新小说》月报的专栏中评论古今名著说:“《水浒》一书为中国小说中铮铮者,遗武侠之模范;使社会受其余赐,实施耐庵之功也。”
叶洪生认为:“这可能是中国刊物首次借用“武侠”这个外来语以颂扬《水浒传》之滥觞。”
到这里,“武侠”这个复合词才算是在中国落户了。
想来真真不可思议,日本首张“武侠”之目——此嚆矢竟为日本先!所以笔者一直认为,日本是有“武侠”好氛围的(时代小说,剑豪小说等从未衰落过)。
公认的日本武侠小说大家是藤泽周平、司马辽太郎、池波正太郎,还有乙川优三郎、山本周五郎、大佛次郎等等……
日本的“武侠”小说(时代小说等,范围较广)创作氛围也是很浓的。名家作品有藤泽周平的《蝉时雨》、中里介山的《大菩萨峠》、五味康佑的《柳生武艺帐》、吉川英治的《宫本武藏》、柴田炼三郎《眠狂四郎无赖抄》、(首创圆月刀法,古龙的《圆月弯刀》许是从这里找到的灵感)等。日本武侠小说都有极浓郁的生活气息,侠客的“生活化”是一大特色。
笔者个人喜欢藤泽周平和柴田炼三郎,感觉他们就是日本的金庸古龙。
藤泽是明治大正昭和三代数一数二的小说高手,他的代表作《蝉时雨》中的主人公牧文四郎沉稳、高尚,给人的映像深刻。藤泽的小说,描写自然、乡愁不断、四季景美;笔下山川街镇、市井人情无不到位。他既有山本周五郎写人的功夫,也有自己爱谈乡里的笔调,无处不见景, 有鲜明的季节感和时刻感。评论家说他:“写景清丽、写情委婉、写人剔透。”
柴田的作品情节曲折,场面多变,文字凄美、幽远洒脱,有着奇妙的格调,常有意料之外的惊喜。他爱写来去无踪、毫无背景的浪子,并把西方电影蒙太奇手法融进小说中;笔下那些特立独行、极具个性的各色浪子、武士等,俱有着各个不同的精彩经历,加上诙谐精炼的对话,侦探般的层层推理,故能深深吸引读者并一口气看完。他继承了村上元三、池波正太郎、子母泽宽等东洋武侠小说家的特色;首开以西方推理小说形式混合侦探、破案、追杀、情孽等奇幻诡异情节来写武侠的先河。
古龙是中国与金庸齐名的“武林泰山北斗”,然而他从日本武侠小说中汲取了很多的养分,他的小说中无处不在的“优雅的暴力”。
古龙的小说很多新鲜“要素”是有向柴田学习痕迹的,二人甚至共有哀婉、幽玄、雅致风格与“苦涩的美感”。
从《浣花洗剑录》起,古龙放弃了冗长的打斗,向吉川英治、柴田炼三郎等日本武侠大师“偷师”,重武者气势,长氛围营造,把日本“迎风一刀斩”带入中国武侠小说,演进为“无剑胜有剑”的武学精义;自《名剑风流》开始,即以悬念探案为故事,及至后来的迷案、推理等系列小说的成功,包括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的提高,都是“偷师”和自我创新的结晶;古龙笔下的楚留香和陆小凤,或多或少有着柴田所写武侠人物源氏九郎和眠狂四郎的影子。
但是,古龙把此类型小说的艺术境界提升到更高,结构更严谨,内容文字更高明,他在武侠小说中带入西方的推理和简单哲理——这种“简单化”和创新使他跳出传统武侠小说的窠臼,开创了鼓荡风云二十年的另一番天地!





















七、中国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这朵奇葩,在中华神州上开枝散叶,盛开得这么娇娆绝俗,在在令人激赏!
博雅君子喜爱,市井商贾喜爱,甚至文化、科技、政治巨人喜爱……
说起“侠”来,让人心驰神往。“中国武侠”的片鳞半爪已经是那么厚重朴茂,又有着无法隐藏的异彩。如金庸先生赞唐末杜光庭的《虬髯客传》为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他说:“全文区区2491个字,然“风尘三侠”虬髯客、红拂、李靖,俱极有个性。虽无武侠打斗,但全篇侠气纵横,虎虎生威。这篇故事,有历史的背景而有不完全依照历史;有男女青年的恋爱:男的是豪杰,而女的是美人;有深夜的化装逃亡;有权相的追捕;有小客栈的借宿和奇遇;有意气相投的一见如故;有寻仇十年而终食其心肝的虬髯汉子;有神秘而见识高超的道人;有酒楼上的约会和坊曲小宅中的秘谋大事;有大量财物和慷慨的赠送;有神气清朗的少年英雄;有帝王和公卿;有驴子、马匹、匕首和人头;有弈棋和盛宴;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的大战……”

174

主题

1864

帖子

1864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128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52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5#
发表于 2019-5-3 15:48:2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武侠文化绵延不绝,代代相传,著作如汗牛充栋,无法计数(估计能绕地球很多圈)。因为中国古代的“侠客”太多,故事太多,这里只简单罗列一部分——窥豹一斑亦能见其全体之盛大!
汉有司马迁之《游侠刺客列传》中“侠客”有有朱家、郭解、田仲、剧孟;四君信陵、平原、孟尝、春申;延陵挂剑的季札;“刺客”曹沫、专诸、豫让、聂政。
魏晋、六朝兴起“杂记体”神异、志怪小说。
隋有王度《古镜记》等。
唐有“传奇”人物红线、聂隐娘、虬髯客、霍小玉、谢小娥等。
经五代至宋,有《江淮异人录》等。
元末明初有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三遂平妖传》等。
明有王世贞《剑侠传》,李昌祺《青城舞剑录》等。
清人有蒲松龄的《侠女》等,清末则有《续剑侠传》等;清现实人物被写入小说的有江南八侠、大刀王五、霍元甲等。
清朝郭小亭《济公传》与李百川《绿野仙踪》亦有代表性,另有《好逑传》、《儿女英雄传》、侠义公案小说《七侠五义》、《施公案奇闻》、《世无匹》、《热血痕》、《剑胆琴心录》等名篇。
到了民初,有林纾《傅眉史》,有“南向北赵”之称的向恺然《江湖奇侠传》、赵焕亭《奇侠精忠传》鸣世!
另有顾明道《荒江女侠》,有姚民哀《四海群龙记》,有姜侠魂、杨尘因之代表作《江湖廿四侠》,以及文公直之代表作《碧血丹心》三部曲等。
继后“北派五大家”崛起:华北三十年代武侠小说巨擘——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
笔者认为,“北派五大家”作为旧、新派武侠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对于新派武侠的诞生和壮大起了不可磨灭的奠基作用。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金庸等大师的成就。
还珠楼主李寿民神机内莹,才华绝世,承古神魔小说之衣钵,开创“奇幻仙侠派”,以超长篇《蜀山剑侠传》系列风靡神州——其文白夹杂的流畅语言,无与伦比的丰巨想象,以古言今的深厚思想,三教融通的治世理念,惩恶扬善的鲜明立场,无不让人倾倒;《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汇儒释道等诸家为一体,集仙剑、神魔小说古今之大成,一炉共冶,九转成丹,为后世仙侠小说所垂范——如天际飞瀑直落人间,间有虹光万道,纵横三界,气象深闳!
笔者认为,还珠楼主写景状物迷踪幽异、夕华朝彩,极得精髓;叙事铺陈飞针引线、一浪三叠,场面宏巨,读来如海雨天风,动人心魄!
然而,从全体架构上看,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总想“一口吃顿饭”,故事层出不穷,枝蔓太多,终至使读者感到繁花乱阵,无所适从;并且有些封建糟粕性的东西影响了其总体效果。但总的来说,并不能因为这些而磨灭他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的“大宗师”地位。
叶洪生先生说:“还珠楼主小说开中国小说界千古未有之奇观!”
笔者认为,这个评价是没有夸张的。  
那是因为,还珠楼主的“太极剑圈”深阔宏远,很多后来的武侠名家,都在他的作品取经偷招。影响所及,不但三四十年代的武侠名家郑证因、朱贞木、望素楼主等深受启发,神功秘艺层出不穷;五十年代后的港、台两地的武侠名家如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蹄风、张梦还、郎红烷、海上击筑生、卧龙生、司马翎、温瑞安、倪匡、司马翎、李凉、诸葛青云、伴霞楼主、独抱楼主、上官鼎、古龙、萧逸、东方玉、柳残阳、司马紫烟等等,无一没有自还珠小说的奇妙素材中“取经”,加以创新发展,收为己用,甚至“原装进口”,没有“整改”。
这里引述叶洪生先生及网友的“研究成果”,举少例如下:
《蜀山》有‘屠龙刀’,金庸也有把同名宝刀并且在《倚天屠龙记》中赋予其号令天下的威力。
梁羽生《龙虎斗京华》中的“心如神尼”,《江湖三女侠》中的“毒龙尊者”,《冰川天女传》中的“血神子”;“红花鬼母”,“鸠盘婆,”凌云风“,”天魔解体大法”也是照搬。
卧龙生《飞燕惊龙》中的“白发龙女崔五姑”,《金剑雕翎》中的“长眉真人”。

198

主题

1946

帖子

1946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40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575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6#
发表于 2019-5-3 15:48:58 | 只看该作者
司马翎《剑气千幻录》中的“白眉和尚”、“尊胜禅师”,《剑神传》中的“猿长老”与“天残、地缺二老怪”。
伴霞楼主《金剑龙媒》中的“神尼优昙”,《青灯白虹》中的“忍大师”、“枯竹老人”。
古龙《大旗英雄传》中的“九子鬼母”,《铁血传奇》中的“水母”等。
东方玉《同心剑》中的“鸠盘婆”等等。
以上是基本原装。

《蜀山》第一主角李英琼(女)苍莽山得紫郢剑的经历为后世武侠小说中‘巧获奇缘’的雏形,凌云凤洞中参悟先人所留壁画,得运气法门,类似情节在后世作品中屡屡可见。
金庸的玉女心经双剑合璧,梁羽生的张丹枫云蕾双剑合璧都是受还珠紫郢青索双剑合璧的启发。
《蜀山》有‘断续膏’,金庸加两字得‘黑玉断续膏’。
《射雕》里有郭靖吸食蛇血的情节,而在《青城》则是小辈方环咬死乌金鳝王,吸入丹黄,之后变得力大无穷。
《神雕》里杨过反出全真教率性而为与《蜀山》杨成志恶性难改被逐峨眉有点相似。
至于神雕仙猿等在《蜀山》里是司空见惯。
《蜀山》有人物叫“白发龙女”(怪叫花凌浑的老婆),被金梁拆开加工,梁得‘白发魔女’,金得“小龙女”。
《青城》有巨女狄胜男,梁羽生有《云海玉弓缘》的厉胜男。
《蜀山》有佛女谢璎谢琳姐妹,梁羽生有《江湖三女侠》的冯瑛冯琳姐妹,连性格也一样:姐姐稳重,妹妹活泼。梁羽生书中有位赤神子修炼‘赤神掌’需剥掉双手皮肤,跟《蜀山》中的‘血神经’魔功练法相似。
古龙《楚留香》系列战水母阴姬篇里的‘天一神水’,其名字原型是《蜀山》破紫云宫所得的‘天一真(贞)水’。
以上是启发诞生。
至于套自《蜀山》中的真经、秘籍、神掌、玄功、灵药、异兽、奇禽、怪蛇以及凌空虚
渡、千里传音、阵法妙用等等,更不胜枚举。
其他作家的模仿,这里就阙而不列了。
北派五大家还有:
“社会反讽派”白羽,著有《十二金钱镖》,善于写实,笑中带泪,对白传神。
“帮会技击派”郑证因,著有《鹰爪王》系列,一招一式,有所依据,细腻真实。
“悲剧侠情派”王度庐,“写义慷慨侠烈、写情缠绵悱恻”,著有《鹤惊昆仑》系列,还有我们熟悉的《卧虎藏龙》(李安电影原作)。
“奇情推理派”朱贞木,著有《铁板铜琶录》、《虎啸龙吟》、《边塞风云》等。其文笔简隽逞奇,推理出众,自成一家。  
嗣后梁羽生、金庸先后崛起,武侠小说进入新派天下。香港,除梁、金外,另有蹄风、金锋、张梦还、牟松庭、江一明、避秦楼主、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台湾方面则有郎红浣、成铁吾、海上击筑生、伴霞楼主、卧龙生、司马翎(吴楼居士)、诸葛青云、孙玉鑫、龙井天、墨余生、天风楼主、醉仙楼主、独抱楼主、蛊上九、古龙、陆鱼、上官鼎、东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萧逸、古如风、向梦葵、陈青云、柳残阳、司马紫烟、秦红、独孤红、温瑞安等等,风会云和,日增月盛。
梁羽生、金庸,是香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人物,梁羽生先生《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云海玉弓缘》等书脍炙人口。武侠迷非常熟悉,笔者就不赘述。  
至于金庸大师,才大如海,名著不断,其十四部书被侠迷奉为圭臬、是武侠小说历史上空前启后的人物;笔者深深敬佩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气度和情怀!
有评论家认为,其“《神雕侠侣》写至情至性的「师生恋」与大侠由偏入正的成长过程;《连城诀》(原名《素心剑》)写尽人性之丑恶与贪婪之害;《倚天屠龙记》写名实之辨与正邪错乱;《天龙八部》写芸芸众生“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与民族仇恨所造成的悲剧;《笑傲江湖》写权力令人腐化与政治斗争之残酷无情,等等。”可见金庸的用心良苦与作品之深度。
而台湾则涌起“超技击侠情派”、“奇幻仙侠派”、“综艺侠情派”、“鬼派”等新潮流(于传承中发展,与香港同步)与郎红浣、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等大家风云际会,个展所长。

200

主题

1777

帖子

1777

积分

人中龙凤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UID
110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199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7#
发表于 2019-5-3 15:49:42 | 只看该作者
但是古龙的横空出世,让台湾“新派”扛鼎之争尘埃落定;古龙,这个武侠小说的盖世奇才,终于在美酒的熏灌下,完成了武侠小说“西式悬疑+日式简约+中华意境”的“迎风一刀流”,如圆月弯刀之出鞘,如小李飞刀之脱手,例无虚发,名动天下!
在笔者心目中,如果说金庸是腹笥博达、岳峙渊渟的一代武林盟主,那古龙就是傲剑江湖、豪放不羁的一位布衣高手!
金庸、古龙作为并驾齐驱的新派代表人物,确有“奇峰并插、锦屏对峙”之妙。
其后温瑞安才华横溢,作为古龙接班人,其《四大名捕》、《布衣神相》、《逆水寒》等名篇各有创新和特色,虽然其后期作品刻意为新而新,有所退步,惟不能否认其名家地位。
黄易开玄幻小说之新路,其《破碎虚空》、《寻秦记》、《大唐双龙传》等力作,融入科幻之元素,重精神气势营造,探寻生命的真谛——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再后,大陆新武侠作家层出不穷,较出名者有凤歌、步非烟、萧鼎、碎石、小椴、沧月、王晴川、孙晓、时未寒、江南、九把刀、沈璎璎、燕歌 、天平、方白羽、李亮、施定柔、杨若冰、慕容无言、藤萍等,他们的作品在传承中有创新,在思索中有进步,云蒸霞蔚,一时盛起。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武侠小说也需要创新。然而,武侠小说怎么新,怎么变,都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中华文化。
所以,中国的武侠小说是中国独有、世界独有的一种通俗文学形式,他国无法复制,甚至无法模仿。
叶洪生先生说:“诚然,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文学传统流裔之一,它从形式到内容都与中华文化血肉相连;因此,千古以来,尽管历代武侠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题旨或技巧间有不同,但也无法离开中国的历史、地理、民俗、文化而‘自外生成’——这就是‘传统’!”  
质言之,武侠小说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死水,它是源远流长的活水,历代“武林高手”推陈出新,各显神通,不停有新鲜空气注入“武侠小说世界”上空;复次,武侠小说之“托古言事”精神,表现出中华儿女独有的生命情调,故,“现代”元素不能胡搬滥用,生挪硬套,否则小说文理、神理将破坏殆尽。

八、武侠之妙想与怀旧
过去,人们闲暇无多少娱乐形式,武侠书是重要选择,而当今,武侠故事形式的相对单纯和单一性已经开始掣肘他自身的发展,被渐次被多元化的娱乐形式取代,所以“武侠消亡论”甚嚣尘上。
武侠小说即使有兴有亡,想要让他从公众视野中完全消失,也不是短期以内的事情。
于是乎,喜欢武侠小说的朋友,不要悲伤,丢下研究武侠的“考证癖”与“逻辑推理”吧,并对时下“武侠已经没落了”的论调淡然处之吧,不管快餐文化如何侵蚀我们的日常仅存的时间——来吧,以一种娱乐心态来读武侠,以一种纾放情怀慢慢品咂其中真味,就像饮下一杯用雪山之泉精心炮制的普洱茶,或许你会获得一种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回归淳朴的宁静洒脱!
读武侠小说直如读人生,读世界,无所不包,无远弗届,所以写武侠小说的人可想而知都是通才,杂家,凭之以书宝籍;企业家亦是通才,凭之以成大业——其学识精湛又智胆超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余亦极尊重之。


在所有读者的心目中,分量重的武侠小说大家有金庸、古龙、黄易、梁羽生、温瑞安;往早了说有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宫白羽、王度庐、郑证因……
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权且奉各位一笑。金庸的“庸”是第一声、古龙的“龙”是第二声,黄易的“易”是第四声,笔者个人认为,还珠楼主作为承前启后的重要代表,且刚好“主”是三声,故应该列为“四大金刚”之列。连起来应该是“庸”、“龙”、“主”、“易”,四声俱全且都是最后一个字;且“庸”字平声,代表查老的稳如泰山的综艺文风,也喻示他的地位不可撼动,“正”也;而老熊(古龙叫熊耀华)的“龙”音上扬,很代表他的一种个性和与众不同的机锋,“奇”也;李大师(楼主叫李寿民)的“主”字音辗转上下,昭示出他的作品瑰玮浪漫,张力十足,“幻”也;老黄(黄祖强)的“易”字掷地有声,显示出他的作品入木三分、大胆直接的个性,“玄”也!

176

主题

1797

帖子

1797

积分

人中龙凤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UID
79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198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8#
发表于 2019-5-3 15:50:1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以地理位置来看,套用金庸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之说,金庸先生祖籍为江西省婺源县,出生在浙江海宁,定居在香港,姑且把他算在东边,即是东邪;古龙大师祖籍江西南昌,生于香港,定居在台湾,姑且算在西边,可称西毒;温瑞安祖籍马来西亚,可算南帝;宫白羽原籍山东,出生于河北,可谓北丐;至于中神通,笔者亦不知如何选择了——此比权且当作娱乐。
武侠小说的演进本身简直也像是我们熟悉的“武侠桥段”——金庸大师神功盖世是由五大高手“北派五大家”集体给他输送内力的结果!金庸博采众长,成就“综艺侠情”的大宗师地位,他就是武侠小说里面说的那种百年一遇的根骨奇佳的练武奇才,机缘巧合下,在甚短的时间内就能打通任督二脉!
笔者是看着各种武侠电视剧长大的,八十年代,港产武侠几乎是武侠电视剧的全部,记得小时候看《大侠霍元甲》的时候,自己也手舞足蹈似舞非武地想学“霍家拳法”,每当《陈真》、《霍东阁》的音乐想起,我都想自己也成为“精武英雄”,拯民族于危难;每当射雕英雄传“啊……”的音乐响起,“郭大侠”弯弓射雕的造型一摆,板凳都坐不稳的笔者就开始心跳加速……
后来的《绝代双娇》、《鹿鼎记》、《侠女十三妹》、《琥珀青龙》、《楚留香》、《天龙八部》、《魔域桃源》、《侠客行》、《饮马江湖》、《雪山飞狐》、《仙鹤神针》,让人应接不暇,大呼过瘾!
八十年代,间或还有《少林寺》等著名武侠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也让人映像深刻……
其实中国的武侠电影早在四、五十年代就已经发端了(《定军山》、《火烧红莲寺》等);六十年代有《大醉侠》、《侠女》、《龙门客栈》等;七十年代,一代武圣李小龙横空出世,“猛龙过江”,所向披靡,树立《精舞门》等的传奇经典,其接班人成龙的《醉拳》亦让人如醉如痴;到八十年代,武侠电视剧开始盛行,及至九十年代以后,武侠影视剧更是如火如荼,不胜枚举了(《笑傲江湖》、《黄飞鸿》、《新龙门客栈》等)。
笔者至今对一些武侠歌曲记忆犹新,优美的节拍,动听的旋律,让人时而心潮浪涌,时而淡宁恬美,时而意气风发,时而悱恻缱绻……
武侠小说是故事,是童话,小时候听外公、父亲讲故事,长大了听金庸讲故事,怀念这些时光!
中学时玩角色扮演《仙剑奇侠传》、《轩辕剑》的游戏,身临其境,不能自拔,怀念这些时光!
大学时,笔者还记得于《今古传奇》武侠版创刊前夕,好友赵小川曾约我去应聘,可惜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好友李炜、郑坦亦时常与我交流读“武”心得,怀念这些时光!
李太白《侠客行》道:“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千百年来的侠客文化是昂扬、丰美和厚重的,急公好义、快意恩仇的“大侠”则有一种卧虎藏龙的纾放情怀——其实,每个读武侠书的人何尝不是在心中“卧虎藏龙”呢?








九、武侠小说的意义和未来

笔者非常喜欢北大陈平原教授“千古文人侠客梦”这个说法,实在非常精辟。无数学者怀着对中华文化的孺慕追求,“谈武论道”成果颇丰,因为汗牛充栋,成千累万,恕不引列。
“武侠文化”在中国是本位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形态。在骑士小说中,骑士阶层是为贵族宗主服务的,在日本时代小说中,武士是为天皇、藩主效忠的。两者比起中国的侠客,少了点独立的人格精神和对霸权、暴力的抗争。
中国的武侠小说还有何不一样?说起来没完没了。
然而用一句话也可以概括:中国的武侠小说最大的特点没有别的,就是“他是中国的”!
因为中国的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文学的一种,是中华民族的通俗文学。吴小如说:“俗文学首先必须是民族文学,必须反映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缺失了‘民族的’这三个字便‘俗’不起来。”这段话鞭辟入里。

193

主题

1847

帖子

1847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140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53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9#
发表于 2019-5-3 15:51:09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在发展,侠的品格也在进步,从自古以来的武侠小说人物事迹就能感觉到这一点(从为集团、个人到为国家、民族)。
江湖规则其实是一种隐形的契约,这种潜规则如果真的是建立在“仁义”、“忠信”的基础上,未尝不是一种社会之福,只是,“侠义”越接近法律,会不会越“狭义”?答案是否定的,二者统一于“大义”和“大信”!怎样在“侠义”与社会公共道德与法律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武侠小说的发展课题。
优秀的武侠小说世界并不单单是应然世界、还是实然世界,并不单单是观念世界,还是现实世界。
遁世不应成为武侠小说中永恒的主题,世界本处处实在,哪里去遁?何处来隐?虚幻的武侠世界需要现实的支撑。
中国人对“束缚物”有天然的离心力,或许一部分原因并不是讨厌法律和规则,而是想去追求别异于目前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表达领秀于同辈的一种崇高的生活姿态——遁世永远也只是相对的,辞官不做,寄居闹市叫遁世,弃商不贾,深山隐居也叫遁世。
中国文化既是是任性、放纵、出世的,又是内敛、集体主义、此岸的,这是悖论之统一。
这样说来,中国人其实既是现实的又是浪漫的,是集体主义与英雄情结的矛盾统一体。
至于某些武侠小说表达的对法律的“集体无意识”之异己性(厌弃法律和公共权力),反而应该是其武侠小说总体成因的一部分或某一阶段的产物,新派武侠小说中很多“大侠”并未排斥法律特别是公共权力——即使是厌弃了法律,也是因为在当时历史中司法腐败的原因,当社会普遍有“大义”和“大信”并相对优势存在的时候,这种异己性会减弱——尧舜禹时代与强调“公平正义”的当代。
所以,与其说武侠小说是“厌弃哲学”,“侠”是“遁世人物”,毋宁说武侠小说是追求生存空间、个性释放和自我实现的产物;王尧说:“在漫漫人生旅途上,永无止境的焦渴。”其实写武侠的与读武侠的同样焦渴,剥除掉武侠的绚丽外壳(夸张变化的表现手法)应该清楚的看到,内中的果实还是现实(类表现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把一本内容与人类(起码是拟化类比)毫无关系,情节不知所云的小说给你看,你看得进去吗?武侠小说就是写上天,写的还不是人间的事情!
武侠小说作者们千方百计设计那主角“救世主”的背景——江湖大乱,昏官无道,万民水火,然后“本大侠”出来“一剑平江湖”,救人赎己,万世流芳!其做法凌驾于社会诸多规则和法律之上就不奇怪了——读小说的人与写小说的人同样心潮澎湃,这种“人类崇拜情结”和“个体英雄意识”难道不属于对一种“虚拟”人生价值的认同,以得到心理深处的平衡?
真人狂放不羁的古龙笔下的第一侠客楚留香作为盗侠,盗的是无良的巨富,其内心是正义的;楚留香不杀人,打的是无耻的恶人,其内心是善良的;破谜案,破的是江湖的奇案,其内心又是好奇的(当然也有公道心)——楚留香遵循的其实是中华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文明底线,只不过古龙把他的个性与嗜好夸大了,满足了人们的英雄情节。
武侠小说中“冲破束缚物的理想”成因是复杂的,且并不单单是为了挣脱法律等束缚物,其实束缚物充满应然世界与实然世界,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武侠小说中自我设计的束缚物不也比比皆是。故,个性释放,求异心理,好奇心理,体验心理,自我实现等等——多种多样的需求,这才是与多样性的武侠小说神理表述一致的最根本原因!
再有,笔者认为,武侠小说并非全然是程式化的手法、规范化的语言。的确,武侠小说不像纯文学那样充满陌生变形和空白暖昧,似乎武侠小说模式千古一列,不遑变化。然仔细想想,以程式来定义规划武侠小说似乎会阻碍武侠小说的发展,如古龙的武侠小说主人公人生轨迹并非是如金庸小说那样“诞生、劫难、考验、退隐”般中规中距的发展,而是经常出其不意,且古龙的语言充满现实生活哲理;无可否认,武侠小说接受善恶是非二元对立的大简化思路,有明确的价值判断,这也是其根本的文化价值。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武侠小说世界愈来愈贴近现实,反映现实,其表现手法却绝非简单的二元三元,而是充满着智慧的思考,过去很多名家的武侠小说简直就是在写实生活,濡墨血泪;金庸小说的主旨是惩恶扬善的,其小说充满着对人性、对现实的思考(如《连城诀》中对人性之恶的刻画让人不寒而栗),然其很多作品内容都不是简单的二元问答(非是即否),而是思索与探寻着世界的复杂性,也有批判与反思(尽管其推崇的主旨还是二元对立,善恶分明)。如《雪山飞狐》的最后一段,胡斐到底要不要出手?到底如何面对爱情和事业(国仇家恨)的矛盾?(这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其实在很多武侠小说作品中都找的到。)电影《英雄》中无名为“天下”而放弃了刺杀秦始皇,其逃离了“国仇家恨”,成全了更大的“天下苍生”,其间的苦辣与矛盾,也非简单的二元对立模式能够说的清楚。(是否可以认为,武侠小说是相对简化了善恶是非的文学作品——其比纪实文学,批判文学确实简化得太多。)把金庸的小说画地为牢,定义一下,模式一下,找出统一的,机械的套路,这恐怕是一直求新求变,深思人生的金庸不愿接受的。

197

主题

1840

帖子

1840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95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4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10#
发表于 2019-5-3 15:52:09 | 只看该作者
然而,中国未来的“武侠之路”该如何走呢?
步非烟说“革金庸的命”,惹来议论纷纷,但笔者理解创作者们忍受寂寞、殚精竭虑、皓首穷经的苦衷。笔者认为,这个惊人之语或许并没有“我要超过金庸,在他之上”的潜台词,而是说要开辟武侠小说的新局面,即便不能与泰山北斗并驾齐驱,起码也作承前启后的推动者;历史永远是向前推进的,文学作品发展的历史规律是永远不会被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种流派永久束缚,百家争鸣是大势所趋,百川归海也只是一个阶段的总结。
站在宏大的武侠历史高端来看,武侠小说作者乔木叠林、白浪逐浪、高手如云,七、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的新一代作者不应固步自封,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而要敢于开拓大的局面,这是所有评论家、读者的希冀所在。
笔者认为,任何机械地解释、定义武侠的语言都是略显苍白的,“武侠”属于人们辛勤工作之余那心灵的驰张、清娱的享受,美妙的感觉在某种时候是“不立文字”的——相信爱好者可以体悟到。
不要把小说家想的那么复杂,其实武侠小说人人都能写,只要专注就可以成功。人人都有故事,只不过由于现实生活的压迫,本性的懒惰等种种原因,未能成书;人生就是一部电视剧,只不过你不来录制、采编,是成不了好东西的。网络上的“太监作品”、抽屉里半途而废的日记,无不标示着“没有用心”是无法成功的直接因素。
那怎样做一个好的武侠小说作者?
笔者无法总结,因为用打好的金匣子来装“武侠梦”也是对他的一种束缚,只想轻轻松松抒发发自肺腑的情感,希望能引起爱好者的共鸣。
举小说名家例,金庸与梁羽生都是三十岁开始写,二月河四十岁开始写(当然他的不是武侠),日本武侠大家藤泽周平出道比较晚,获得新人奖已经是四十三岁,此后二十余年,创作量惊人。貌似写作大家最好的发轫期是从三、四十岁开始!想来也是有其道理的,三十岁以后是人生阅历加深,读书广度加大,各方面都达到一定境界的时期,若是像那些大家学术有偏重专攻(不同的题材和创作方向)的话,十年面壁,一朝爆发,就更是能量惊人了。
对于喜欢小说创作的朋友来说,勤奋和钻研是催生瑰玮作品的唯一途径。就像当一个一流的医生需要努力精通医道,当你对人体经络、穴位、各种现代手术技巧和各种临床知识都了如指掌的时候,你不想当医生都不行,需要你来拯救生命——但如果你功夫不到就动手术,就会失败。
写小说当然不会存在动手术的问题,但是当一个优秀的作家也是需要积累的,任何在文学艺术上有所造诣的人都是忍耐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所谓“穷酸文人”。过去的诗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不排除三十岁之前有人能成为大家(大家顾名思义是某个领域的泰山北斗)的可能,但是绝大多数的作品毕竟没有那么厚重凝练、收发自如、举重若轻,或缺乏深度、或架构平庸、或匮于文采、或情节老套、或流行而不能流传、或流传不能久远、或流传久远但不能登峰造极。可以例外的是,中国是有很多少年天才作家的,过目成诵、英才天纵的他们一年的积淀足以盖人十年,惊世骇俗,另当别论。
笔者倒是很想接过老前辈的枪,和所有喜欢写武侠小说的同道一起,把武侠小说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只可惜一来不是天才,智商平庸,二来已近而立,惯于懒惰,只看现成,三来阅览了太多的武侠小说,知写手如过江之鲫,自古及今书库内良莠不齐,但经典却像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深知眼高手低的人在内生存的艰难;自己经验浅薄、才学鄙陋,完成鸿篇巨著是力有未逮,写点微末评论倒是可以胜任。
当然笔者并无任何的遗憾,人贵有自知之明。社会就是生活在不同的轨道上的人的集合,兴趣与能力都要衡量,半点不能强求。爱看武侠小说的人不一定能写的出来好东西,这就像美食家不一定会做菜——我倒喜欢深圳《蔡澜食尚》这个栏目,蔡澜先生领着一帮美女在世界各地大嚼大饮,大快朵颐,虽然他不是“食神”,做不出“黯然销魂饭”,但品味美食本身不就是很有意义的一件美差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