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井妞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侠客史》

[复制链接]

195

主题

1796

帖子

1796

积分

人中龙凤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UID
105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02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11#
发表于 2019-3-31 08:26:01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势盛力强的两汉之侠

汉代出现了继战国之后的第一次任侠高潮。此间的侠客数量众多。《汉书•游侠传》说,其时“侠者极众,而无足数者”。从汉初到西汉武帝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侠的极盛时期。侠的活动范围广,汉初六十年以来侠巳遍布社会各个角落,任侠风潮延续的时间长,两汉四百年间,时时有侠的活动。
汉侠的活动与春秋战国之侠有所不同,舂秋战国之侠有很多参与政治活动,不少侠活动在政治舞台上。汉侠中相当一大部分人的活动走入民间,行侠的行为主要是救人性命,藏亡纳死,调解纠纷,替人报仇等。汉侠行侠时,常常同官府法律对抗,因而招致封建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春秋战国之侠相比,汉侠有更显赫的名声,有极高的威望。很多侠是“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1】比朝廷命官有更大的影响力。汉代侠有极多的崇拜者,社会上有轻官重侠的思想,产生了全社会侠崇拜的热潮。
汉代出现任侠高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统治者的影响。汉初的皇帝、将相大都是布衣出身,性格上都是些桀骜不驯的人物,都轻文重武,都沾些侠气。范晔在《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中说过:“汉祖杖剑,武夫勃兴,宪令宽赊,文礼简阔,绪余四豪之烈,人怀陵上之心,轻死重气,怨惠必雠,令行私庭,权移匹庶,任侠之方,成其俗矣。”此言中肯。上层统治者的出身、性格、爱好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侠风勃兴。
再有,汉代的养客风又盛行起来,很多人所养的客中有不少是武士侠客。这种风气促进了侠风的兴盛。
另外,战国时曾有大量的侠客存在,在秦王朝统一天下时,侠失去了活动的环境。秦王朝骤然灭亡,社会又处在动荡之中,原来隐匿起来的侠,又活跃起来,同时又有新的侠大量滋生出来。
与春秋战国的侠相比,汉侠的类型要少一些,主要有以下几类:

209

主题

2341

帖子

2341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25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397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12#
发表于 2019-3-31 08:26:34 | 只看该作者
—闾巷布衣之侠

西汉时从民间崛起了大量的闾巷布衣之侠。“闾巷”是指他们活动在下层民间,“布衣”是指他们的百姓身份。这类侠的出现将春秋战国以来的任侠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比任何一类侠的影响都大,闾巷布衣之侠是与先秦的卿相之侠及汉代的官侠相比较而言。这类侠生活在下层民间,没有高贵的地位和丰厚的财产,其行侠好义也没有什么贪图,不像贵公子行侠好客的目的是为显名声和巩固自己的权势。卿相之侠由于有地位、财产,任侠产生很大名声,而闾巷布衣之侠没有那些优越的条件,但他们都有许多追随者,能够名满天下,这是一大奇迹。
两汉闾巷布衣之侠奉行的是一种新的侠义观念。在春秋战国时,也有众多的下层平民身份的人行侠,像剌客之侠专诸、豫让、聂政等,民间隐侠如侯羸、朱亥、毛公、薛公等。他们所奉行的都是“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观念。主要是为有地位的权贵效力。两汉闾巷布衣之侠所遵奉的是拯救整个人间社会之厄的侠义观念,有更伟大的承当精神。他们大多不参与各种政治势力的纷争,而常常急贫民之所急,全力救助贫弱。两汉闾巷布衣之侠的侠义行为各有特点,西汉的闾巷布衣之侠都做过许多侠义之事,有多面的任侠行为,他们把行侠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见危难必救,见有纠纷必去排解,见贫苦无生路者必去资助,几乎是生命不止,行侠不止,几乎达到半职业化的程度。西汉时期的朱家、郭解、剧孟是这类侠的代表。朱家对落难的人不分贵贱,千方百计去藏匿、供养。对于生活贫苦的人拿出钱财去救助,并根据具体情况,先救助最贫困的。或给以衣物,或给予钱财,周济得无微不至。他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去行侠,花费巨大的精力去行侠。这在救季布之事上表现最为突出。季布是战国末期楚国人,是当时远近闻名的侠士,曾是项羽手下的一员猛将,多次打败刘邦,多次追得刘邦狼狈逃窜,刘邦几乎成为季布的俘虏。刘邦当了皇帝后,一直对季布怀恨在心定要将他置于死地,悬赏千金要抓获季布,下令称有敢藏匿季布者要灭三族。季布当时躲在濮阳周氏家中,通缉令下,在此已躲不下去了。周氏便将他化装成奴隶,送到朱家处,朱家毫不犹豫地收留了他,让儿子时时注意保护他,把他待如上宾。朱家考虑到季布是一代名将,武艺超群,怎能让他一辈子为奴,永无出头之日呢?他要想办法使刘邦收回成命。他不辞劳苦,千里迢迢从曲阜来到洛阳,暗自找到汝阴侯滕公,请他向刘邦进言,为季布说情,经过滕公的帮忙,刘邦终于赦免了季布,并召拜他为郎中之职,在文帝时季布升任河东太守。【2】朱家如此全力为人解难,被后来二千年来各代侠客奉为楷模。郭解也做过许多行侠之事。少年时为朋友两肋插刀,拼自家性命为别人报仇。他常常为人排难解纷,当时洛阳城中有两户人家互相仇视,积怨极深。城中有贤豪十数人从中为之调解,都没有结果。郭解得知此事后,就趁夜晚赶到洛阳去见那对仇家。经郭解的劝说,两家和好如初了。他不居此功,把这次调解成功的荣誉,让与当地的豪贤。他到邻近郡办事,能办好的一定要办好,办不成的也要使各方都满意。【3】剧孟做过许多以财助人之事。他死的时候,“家无余十金之财,”【4】可见他的钱财主要用于助人了。
东汉闾巷布衣之侠的侠义行为另具特点:他们是在屡遭政府的残酷镇压的情况下坚持行侠的。他们的侠义行为主要是全力救助受邪恶势力迫害逃亡的正义人士。有很多侠士为此献出了生命,很多献出生命的侠没有留下姓名。也们的仗义救人藏亡纳死的行动具有更多的正义性。东汉桓帝年间的闾巷布衣之侠孙斌及其朋友闾子直、甄子然做出一件十分了不起的救人于难的壮举。当时衮州刺史第五钟是个性格刚烈的直臣,曾惩治大量贪官,其中包括中常侍单超贪赃枉法的侄儿,遭致单超的忌恨,被逮捕起来流放到朔方。当时担任朔方太守的是单超的外孙董援,董援盛怒地等待第五种的到来,准备将其置于死地。第五种原来作卫相的时候,发现门下僚属孙斌贤德,十分看重于他。在第五种被逮补时,孙斌知道了单超的全部阴谋,预料第五种此行凶多吉少,于是率领侠客星夜追赶第五种。到达太原时,利用险要地势格杀了押送第五种的官兵。孙斌跳下马把马送给第五种,自己步行随第五种之后,一天一夜赶了四百余里,终于脱险回来。孙斌将第五种安排在朋友闾子直和甄子然家藏身,一直藏了好几年。后经徐州的从事臧旻向皇帝上书,请求赦免第五种,第五种才得以赦免,【5】回到家中。孙斌、闾子直、甄子然的侠行侠风侠节可以与朱家媲美。东汉孔融一家舍生救张俭的侠义行为也很动人。山阳高平人张俭,是个正直嫉恶的官吏,他勇敢弹劾残害百姓的大宦官侯览。被奸佞诬告为党,陷于党锢之祸中,官府对其通缉追捕。张俭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是老朋友,便逃到孔家。这天恰巧孔褒不在家,只有十六岁的孔融在家。张俭见孔融太小没有说明来意。孔融见张俭面有难色,就对他说:“兄长虽然在外面,难道我就不能为你作主吗?”于是把张俭留下来藏在家里。后来事发,官府吏役来抓张俭,张俭走脱了。差人将孔褒、孔融抓起来。二人争着把罪揽在自己身上。孔融说:“接纳张俭并且把张俭藏在家里的人是我孔融,所以应当定我的罪。”孔褒说:“张俭来投奔我,与弟弟无关。”孔融还是坚持定自己的罪,审案的官员问孔母,孔母说:“家中的事应该由家长作主,我是家长,应当定我的罪。”县官见他们母子三人个个争死,感到无法判决,只好将案情上奏皇帝。【6】孔家三人为救人争着去死,其侠性侠情可歌可泣。当时为了救张俭各地都出现了无数的侠义之士。张俭亡命四方,天下无数人都敬重他的名宇和品行,都担着家破人亡的风险来容纳他,为他而抛弃官爵,丢弃封邑,家族破败,个人被杀的事件,发生几十起。张俭经历过的地方,因救张俭,被杀的有无数户,他们的宗族亲属也因此而被处死。由于被杀的人太多,郡县也因此而残破了。【7】这些因救 张俭而献出生命的人中绝大多数是普通百姓,他们虽然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是永受人们敬仰的闾巷布衣大侠、髙尚之侠。他们的浩然正气永存人间。

【1】《史记·游侠列传》。
【2】事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3】事见《史记·游侠列传》。
【4】《史记·游侠列传》。
【5】事见《后汉书·第五钟离宋寒列传》。
【6】事见《后汉书·郑孔荀列传》。
【7】事见《后汉书·党锢列传》。

230

主题

2353

帖子

2353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21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4077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13#
发表于 2019-3-31 08:27:07 | 只看该作者
二亦官亦侠的官侠

在汉代任侠大潮中有相当一批各级官府的官员仗义行侠,成为汉代的一个突出的现象。这些官员一面为官一面行侠,亦官亦侠。这些人对作官不太在意,常常按侠义观念行事。他们的侠义行为是救人急难,脱人于厄,藏亡纳死,赈济贫穷等。有人有时放弃官位来保护他人免于刑罚。汉代官侠可以说是战国时卿相之侠之余绪,但两者之间有较大的不同。汉代官侠没有战国卿相之侠的势力、地位、财富,没有卿相之侠那样的活动空间。汉代官侠行侠所救助的对象主要是下层百姓,—般没有个人的功利目的,这使他们更受百姓的欢迎。西汉末的原涉广行侠义之事,曾弃官行侠。他二十岁时任谷口县县令,不到半年,叔父被茂陵秦氏所杀。原涉为替叔父报仇,就辞去县令,延请宾客死士,准备报仇。谷口县的一豪杰替原涉杀掉了秦氏,官府追捕原涉。原涉外逃躲避一年多,逢大赦间到故乡,原涉在家乡交结豪杰宾客,侠名大振。他轻财重义,专以赈济贫穷、赴人之急为务。他原来家产颇丰,由于用于周困济贫,耗净家财。自己生活极为简朴。除了衣服车马必备之物外,没有别的东西。妻子儿女生活很贫苦。原涉如得到资助,总是先人后己。他非常乐于帮人解决急难。一次,一位友人请原涉赴宴,有人告诉他说有位客人因母亲病了不能来赴宴。原涉立即前去叩门问候,听到里面有哭声,原涉进门施礼凭吊。问丧事准备得怎么样,得知此人家中一无所有后,就说:“你先等一下,我随后就来。”他返回朋友家中,对众人叹息道:“人家老母去世,躺在地上无钱安葬,我哪还有心思喝酒,还请把宴席撤下来吧!”众宾客争问需要买些什么东西,原涉侧身而坐,写了个清单记下所需棺木、衣被等丧葬用品,叫众宾客分头去办理。到天晚,所列物品全部办齐,原涉亲自看了一遍,才对主人说:“现在我才敢接受你的宴请了。”大家开始入席,原涉尚未吃饱就中途退席,带着购买的棺木等物送到死者家中,把丧事安排完毕后才回去。【1】东汉正直的官员张俭也有济贫救困之举。汉献帝初年,万姓闹饥荒,张俭的资财勉强可以维持温饱,而他却把自己的家财全部拿出来救济饥民,被他救活的有上百人。【2】官侠也常常帮助落难之士,宁可放弃官位也要帮助正直的落难之士脱离危难。东汉遭党锢之祸的正直官员范滂为消灾自投故里的县狱。县令郭揖敬佩范滂的为人,不想按皇帝下的诏令办,拿出印绶,准备与范滂一起逃亡。很有侠义心肠。范滂也有侠肝义胆,他自己在难中还救助他人。他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中被抓入监狱,狱吏对全牢房的犯人进行拷打,范滂因同牢的犯人多数生病,经不起拷打,于是要求首先受刑,就和同郡犯人袁忠争着受毒打。【3】有的官侠为人宽厚大度,乐于成人之美。西汉有侠义心肠的袁盎担任吴国丞相时,有个从史曾经跟袁盎的婢女私通。袁盎知道这件事,没有泄漏,对待从史仍然和以往一样。有人告诉从史,说:“丞相知道你跟婢女私通”,从史便逃走了。袁盎亲自驾车追赶从史,追上后将婢女赐给他,仍旧让他担任从史。袁盎对下人做了有伤自己面子的事,不但不予惩罚,反而乐于成全他人,豪爽大度,有奇侠气概。【4】

【1】见《汉书·游侠传》。
【2】【3】见《后汉书·党锢列传》。
【4】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193

主题

1847

帖子

1847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140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53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14#
发表于 2019-3-31 08:28:06 | 只看该作者
三以势逞强的豪侠

这也是两汉期间大量出现的一类侠。《汉书•游侠传》云:“长安炽盛,街闾各有豪侠。”《后汉书•班彪附班固传》云:“乡曲豪俊游侠之雄,节慕原、尝,名亚春、陵,连交合众,骋骛乎其中(长安)。”他们大都活动在大中城市中,出身于大家族,他们大都依仗家族的财势养宾客,都有极大的势力,成为地方势力的代表。他们都有一些侠义性格,豪放不羁,行事无所拘束,但他们身上侠的成分已经很稀薄了,总体的所做所为已是近乎恶霸了。汉武帝时颍阴县的灌夫,是一个豪侠。他在平吴楚叛乱时立有军功,曾任中郎将等官职。后犯法丢官。他为人刚强直爽,不好面谀。常借酒使气,喜欢傲上敬下。对于地位在自己之上的皇亲国戚和许多有权势的人,只要不想对他们表示尊敬的,就一定要凌辱他们。对地位在自己之下的许多士人,越是贫贱的,就更加敬重,跟他们平等相待,爱跟一班贫穷的侠士交往。他不喜欢文章经学,好任侠,爱打抱不平,信守诺言。供养的门客每天有几十百来人。但因此称霸一方,为了在田地园林里修筑池塘,他的宗族、宾客扩张权势,垄断利益,在颍川郡横行霸道。灌夫倚势霸占田产,鱼肉乡里,积累了数千万的家财,弄得百姓怨声载道。颍川郡的儿童编歌唱道:“颍水如果澄清,灌家可以安宁;颍水如果浑浊,灌家就会要灭族。”诅咒灌家一族不久就要灭亡。可见他为害一方的行为,招致了百姓无比强烈的愤恨。【1】汉景帝时穣县人宁成也是一个豪侠,曾在长安附近担任中尉,敢于惩治作恶犯法的皇族,在他的治下皇族豪强都个个惶恐不安。后免职在家,在地方上“为任侠'专打抱不平。掌握官吏的阴私加以挟制,做过一些侠义之事。但他也为害百姓,称霸一方。每当外出随从有数十骑,大摆威风,驱使民众逞威比郡太守还厉害。也招致百姓的怨恨。【2】两汉的豪侠是已变质的侠,畸型的侠,善少恶多的侠,是侠的堕落。

【1】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见《史记•酷吏列传》。

207

主题

1857

帖子

1857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73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7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15#
发表于 2019-3-31 08:28:56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节三国魏晋的乱世之侠

从汉末到隋统一前四百余年是社会极度动乱、全国处于长期分裂的时代,这其间先是经历了天下三分,后来虽有西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为时不过二三十年,西晋后期发生宗室争夺皇权的“八王之乱”,出现连年混战和南北大分裂。东晋时出现南北对峙的局面,一百多年间北方建立十六国,互相吞并战乱不息,仅存了一百多年的东晋在农民起义打击下灭亡。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频繁更迭。在这四百多年的动乱中,全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白骨蔽野,无数村庄毁灭,无数百姓成为流民。在这乱世之中又有大量的侠客出现。在汉代中后期受到镇压的侠又重新活跃起来。在这乱世中的侠的类别与汉代有较大的不同,其行侠方式也有自己的特点。三国魏晋期间的侠大体有以下几类:

—乡党、宗族首领之侠

这是在三国魏晋的乱世之中所特有的侠。这类侠大多为大家子弟出身,在战乱之中多做保护乡党利益之事,救人危难,常常组织本村、本族百姓抗击盗匪乱兵的侵袭,组织武装自保,常有慷慨济贫的义举。在宗族百姓有难来寻找庇护时予以收留。他们很有号召力和组织能力,多被推为宗族组织的首领,他们在动乱的社会中多有率宗族百姓寻地迁居避乱之举。组织族内成员建坞筑壁,使本宗族百姓过上平安生活。东晋时著名的北伐将领祖逖原先就是一位宗族首领之侠。他出身“北州旧姓”,为豪族大姓的官宦子弟,轻财好施。《晋书•祖逖传》载:“逖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则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祖逖原居范阳遒县,后来京师变乱,祖逖亲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一路上他舍己助人,尽力照顾老弱病残者,将自己的车马让给他们,而自己步行。又将衣服粮食药品分给族人共用,受到族人的称誉,整个家族一致推举他为首领。他对宾客义徒视如兄弟,极讲义气。到淮泗后,遇到饥荒,这些宾客义徒常“攻剽富室”,当这些人被官府捕获时,祖逖总是想办法营救他们。【1】东魏时的李显甫、李元忠父子也是这类侠士。史书说他们“豪侠知名”。《北齐书·李元忠传》说李元忠“性仁恕,见有疾者,不问贵践,皆为救疗”。他们原为东魏大将,后来为避战乱借用宗族关系“率宗党作垒以自保”,被奉为“家宗主”,李显甫很有组织才能,组织族人数千家在殷州西山开凿田地,建造住房,开创出方五六十里的平川这一片新天地。【2】帮族人创造一个较安定的生存环境,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善举。李元忠还与绿林有交往,声震绿林,以此做些助人之事。当时的赵郡(治所在今河北赵县)盗贼蜂起。附近清河县有五百人路过赵郡,赠送千匹绢请求李元忠以保护。李元忠只接受了其中的一匹。他杀了五只羊供这些人吃饭,并派了个家人带路。赵郡境内的强盗,听说李元忠护送的人到来便纷纷让路,这五百人顺利通过赵郡。【3】宗族首领之侠在战乱中有指挥作战的本领,非凡的武功,过人的勇敢,汉末的许褚“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杅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他组织指挥坞堡中的男女老少,以自己的神力连抛巨石,打退了万余土匪的进攻,为保家守土、保护宗族百姓的生命财产立了大功。【4】汉末临淮东城的鲁肃也是一位著名的乡党之侠。家中富有资财,他“性好施与”,常周穷救急,不治家业,挥卖田土,广散财货,慷慨赈济贫困穷弊的邻里乡亲,四处结交贤达勇壮的游侠少年。他看到家乡面临受到战乱侵袭的危险,便学练击剑骑射,招聚一百多名侠少年,由他供给衣食,集中在县南山中,以射猎为名,暗地讲武习兵,组织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当时,周瑜想往江东发展,带领数百人向鲁肃求助一些资粮给养,鲁肃非常慷慨,他家仅有两囷(古代圆形的谷仓)米,每囷约为三千斛,就送给周瑜一囷,让他作为军士的给养。袁术听说鲁肃的名声,想拉拢他,就任命他为家乡东城的县长,鲁肃见袁术为人不善,就拒绝袁术的任命,自己率领一百多名侠少年及宗族百姓,扶老携弱,南下居巢,去投奔周瑜。后又随周瑜率众人东迁,袁术派官军追来,鲁肃将老弱妇幼安排在队伍前面,自己亲率强壮侠勇随后护卫,阻截追兵。鲁肃一马当先,站在追兵面前怒斥追兵,然后连发数箭射追兵,箭中盾牌,将盾牌射穿,追兵撤离而去,鲁肃护送乡亲们平安脱险。【5】这类侠以乱世中饱受苦难的族人、乡邻为求助对象,尽其所能,以财、以武、以智救人,全力保全危难中的乡邻族人性命,其侠风可佳。

【1】《晋书•祖逖传》。
【2】见《北史·李灵传》。
【1】《北齐书·李之忠列传》。
【4】见《三国志·魏志•许褚传》。杅,浴具,斗,量具,“聚石如杅斗者”意为收集像浴盆和斗那样大的石头。
【5】见《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及注引《吴书》。

217

主题

1882

帖子

1882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151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11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16#
发表于 2019-3-31 08:29:39 | 只看该作者
二轻财好施之侠

三国魏晋的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特别是在灾荒之年,饥民无数。赈济贫弱是此间侠士行侠的主要方式。这类侠中大都经济实力雄厚,有足够的资财赈穷周急。他们不是将已有的资财用以增殖,而是施于乡邻或外来流民。尽管有些人是为了收笼人心,但也不失为侠举。如三国魏时的张邈“少以侠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士多归之。”【1】成汉李庠“性在任侠,好济人之难,州党争附之。与六郡流人逃难梁益,道路有饥病者,庠常营护隐恤,振施穷乏,大收人心”。【2】北齐时卢文伟父子“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分散家财,拯救贫乏,莫不人人感悦。”【3】北魏裴庆孙“在郡之日,值岁饥凶,四方避客常有百余,庆孙自以家粮瞻之。……轻财重义,客座常满,是以为时所称”。【4】此间多出好施之侠,实为形势所致。这类侠行侠方式比较单一,但救助面广,多活人性命,因而多被人称道,有很髙的声誉。

【1】《后汉书·张邈传》。
【2】《晋书·李庠载记》。
【3】《北齐书·卢文伟传》。
【4】《魏书•裴庆孙传》。

193

主题

1782

帖子

1782

积分

人中龙凤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UID
77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1985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17#
发表于 2019-3-31 08:30:18 | 只看该作者
三伪冒之侠

在汉末到魏晋的乱世中,侠观念被一些人歪曲了。一些人把走马飞鹰、放荡不羁、不务正业、横行乡里、危害社会的行为视为侠义行为。社会上一些人也将上述行为视为行侠,还将不分善恶、以武力违犯禁律或以武力挟制他人的人都视为侠。因而在这乱世中大量的伪冒之侠蜂涌而起。这些伪冒之侠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整天无所事事、招摇逸乐的阔少、恶少。汉末名家子弟袁术“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1】曹操未成气候时也是这类人物。《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说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孙盛《异同杂语》也说: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本纪注引)《后汉书•睦弘传》谓弘“少时好侠,斗鸡走马”。从上述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飞鹰走狗”、“斗鸡走马”、“放荡”,就是这些所谓的侠士行侠的注脚,行侠的同义词,行侠的表现。这些行为是这些阔少、恶少恣情玩乐的一种方式,与真正的侠客仗义助人的行为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世说新语》的《假谲》篇倒具体记载了曹操的行侠之事。说曹操与袁绍一次见乡里一家娶新媳妇,就潜入新婚主人园中,大喊有贼,洞房中的人都信以为真,出来观看。曹操与袁绍乘此时闯入新房,用刀相逼,劫走了新媳妇。后来因迷失道路,放弃了劫来的新妇。《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说他“任侠放荡”,他做出劫妇之举是可信的。如果他劫持成功,无非是要行奸淫之事,不会干出什么好事来。他此举是真正侠客极端痛恨的行为,是黑道中匪盗淫贼所为。曹操这种侠是什么货色是不言自明的。
伪冒之侠的另一类是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善恶大行抢掠的强盗。在乱世中趁火打劫。《北齐书·毕义兴传》谓义兴“少粗侠,常劫掠行旅”。北齐的髙乾、高昂兄弟“少时轻侠”,倾尽家私,招聚剑客。专门在当地干抢劫的勾当。髙昂胆力过人,行事十分凶悍。“乡闾畏之,无敢违忤。”【2】这些假侠士真匪盗不仅不分善恶大肆抢掠,而且抢劫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晋书·戴若思传》载戴若思“少好游侠,不拘操行”。常常带领同伙在江湖上攻掠来往的商旅。一次他指挥同伙劫了一条商船,船上装载的东西很多,戴若思站在岸边的胡床上,指挥同伙来搬运货物。分派各人,有条不紊。整个过程指挥得井井有条,抢劫货物达到了最高效率。这些人暴戾恣睢,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进行疯狂抢掠,他们不仅外出劫掠商旅,还大吃“窝边草”,对自己的乡邻强抢豪夺,是超级的劫匪强盗。当时此辈为数不少。这种伪侠在乱世中非但救人于难,反而给百姓带来巨大的苦难。他们比汉代的豪侠更凶恶,对社会危害更大,是社会的一大公害。他们极大地败坏了侠的名声。

【1】《后汉书·袁术传》。
【2】《北齐书·离乾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