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心目中的金庸先生武侠小说著作排名

[复制链接]

132

主题

133

帖子

133

积分

江湖少侠

Rank: 9

UID
315
精华
0
金币
43
贡献
0
银币
575
在线时间
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21 14:58: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诚然,金庸先生的著作也是如此。
作为一位喜爱金书的读者来看,给金书排名实在也是一个比较俗气的做法,但一时手痒,还是做了这样的一件事,以表达我对于现代武侠文学的粗浅见识。
以下我从第15名开始,以倒计的形式,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心中金庸先生著作的排名,我尽量以文学、故事、刻画、人物、作品意义等方面来评析,尽可能排除影视作品对人们对作品认知的影响。在此我保证绝非显示高傲态度,只是自己有喜好的程度,想向大家分享而已。
/**这几日将逐渐更楼。**/
当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总会有读者说,我就是喜欢《侠客行》、《连城诀》,觉得是最佳,这在评价文学作品时实在是太常见的事儿了,也衷心希望大家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只是不喜勿喷,谢谢!!


第十五:《鸳鸯刀》
《鸳鸯刀》是先生在1961年撰写《倚天屠龙记》当中穿插写的一部中篇小说,我用了一个下午看完了她,这部作品在金庸武侠小说特有的情节曲折和侦探式式的谜底塑造方面,都称不上亮眼,对于江湖的爱恨情仇也写得相对浅一些,若相比其他金书,更可以说是很浅了。结局也略显仓促,在思想个性和社会意义方面也称不上影响力很大。
而对于金书系列而言,《鸳鸯刀》自有其意义,1961年是先生前期作品和后期作品的分水岭,借《鸳鸯刀》这部作品,先生尝试了更加人性化和自由奔放的描写方式,也尝试在武侠中加入更多喜剧元素的创作,这些对于后期《笑傲江湖》《倚天屠龙》的创作有一定基础意义和影响,因此,她更像是一个实验,为后期的作品打下基础,做了准备。


第十四:《越女剑》
先生本想将《卅三剑客传》每一部都写出来,我想假如是他创作前期,也许先生就将三十三部短篇都写出来了,或者但写《越女剑》之时已是1970年,先生武侠创作的末期了,那时候先生对于“武侠精神”有着更加现代和自由式的理解,恐怕他对那些传统侠士精神的描述,就不再那么热情了。
读起《越女剑》,她仿佛是读《史记》中的一篇列传,先生将列传式的写法做了一些延伸,更显得范围广远,体现着主人公的精神,读完之后让人颇似惊鸿一梦。不过由于她是短篇,形象的多元化程度自然不会很丰满,所呈现的画面也不那么令人感到惊心动魄了。




第十三:《白马啸西风》
与《鸳鸯刀》创作时间类似,《白马》也可以说是一次实验之作,在阅读此篇小说时,较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幻灯片式样的印象流,写作中,显示了主人公与周围人物无比寂寞的情怀,这部小说中心理描写是一个更重头的点,而印象流的感觉让这种做法更加有趣。
相比《鸳鸯刀》,《白马啸西风》的实验做得更深层次一点,金庸先生似乎在写法,文笔上有一定创新,前后分量较为均衡,体现了非常高超的小说写作技巧。


第十二:《飞狐外传》
普遍来说,长篇武侠可以比短篇更具内涵一些,比如《水浒传》其中包含的内容就极多,《飞狐》相比中短篇而言,所胜之处也就在此,其不再是一部实验性的作品,而是像是在《雪山飞狐》之后完善主人公形象的一部,这部作品是1960年创作,在早期作品中,算是最后的一部,整体线索相对简单,胡斐追杀凤天南,期间与程灵素、袁紫衣、苗人凤等人的故事。
从情节到人物,再到故事运行的各种逻辑来看,这部作品在金书中都称不上出彩之作,其中所写的侠义精神,多少显得有些机械化,袁紫衣的故事更显得像是个玩笑,总感觉这部前期作品的最后一步,多多少少透露出一点技穷之感。唯一值得称道的是程灵素这个人物的刻画,才显示出生动和曲折,然而最终结局悲惨,自也不必提了。




第十一:《碧血剑》
金庸早期作品,《书剑》、《碧血》、《射雕》中间,家国情怀都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甚至可以说引导了书中的主线,是融于真实的历史与野史间的传奇故事。最早两部《书剑》和《碧血》我读得比较早,现在来说印象已经不是特别深刻,但也觉得不必重读了。
对比之下,《书剑》似乎更加精心一些,场面也更加宏大一些,在很多翻拍的影视作品中,《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和温青青并不讨喜,温青青甚至有些惹人讨厌,性格的刻画虽然比较鲜明,但比较趋于格律化。至于文笔方面,《碧血》也略显得不够丝滑,起承转合相的流畅程度比金庸先生的顶级作品有一定差距。将她排在《飞狐》之前,一是因为故事脉络和讲述方式相对更复杂些,整体场面也更显宏大。


第十:《连城诀》
《连城诀》是一部使用很多文墨描写人性恶毒的小说,书中没有明确揭露年代,是比较纯粹的武侠作品。其主要人设有很多地方和《笑傲江湖》很像:主人公都是本门大师兄,都喜欢师妹但没得到,最后师妹还惨死,师父都是伪君子。(也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笑傲》那《连城》也许排名还会靠前些。)但这本书最奇怪的一点是,最终大家纷争的是一个宝藏,即是财物,很难想象这能够引起江湖人士以抛妻弃子等事情为代价,来投入如此纷争,而《笑傲》或者《倚天》中所示的权力则会合理更多。
《连城诀》写于1963年,已经属于金庸先生创作成熟期作品,作为希望能够在后期有更大突破的金庸先生,利用这样一篇来刻画人性,来刻画主人公相对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是值得的,这篇小说奠定了后期的一种基调和框架,让先生作品进入了新的纪元。




第九:《书剑恩仇录》
查良镛先生1955年以“金庸”为名,在《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此部小说在其作品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所以我将之排在《碧血》及《连城》之前,较早之前读了此故事,印象中觉得本书文思细腻,显见初写长篇武侠的金庸先生,想要极尽文思与智慧,写出好看的故事,可惜有些地方稍显拖沓,故事虽然离奇曲折,但有些地方将奇遇和险境体现得有些夸大,包括人物刻画方面,有些显得太像是“成年人的童话”了。这肯定无法算是他的顶级作品。
但不管怎样,《书剑》作为第一部作品,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她具有着非常不同寻常的意义,没有她的成功,只怕也没有后来的诸多美妙武侠世界了。




第八:《侠客行》
终于把很多人对其武功最为认可的**种石破天请了出来,《侠客行》的主人公武功设定有点像是《倚天》,即主角初时由于机缘练成绝世内功之后,就已经为日后别人都练不成驾驭不了的东西打下了恐怖的基础,《侠客行》相比《倚天》这部分写得更加夸张。再综合小说的其他部分,读《侠客行》总有一种荒诞小说的感觉。
说它荒诞,倒也不是完全因为武功,期间人性的荒诞也显得颇为淋漓尽致,我不由得想起王小波先生在《红拂夜奔》中描写虬髯远渡东瀛之后的奇异结局,想起红拂以死殉夫的荒谬场景。这些场景,加上金庸先生《侠客行》无不是再说一种人性和欲望遭遇禁锢而后得到解放的故事,这部小说语言流转极为自然,荒诞中,透着几分诡谲,象征中带着几分嬉笑怒骂,结局也有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受,让人怅然的同时,思想驰骋到了更远之处。




第七:《神雕侠侣》
也许会有很多人奇怪这部最受影视作品欢迎的金庸小说,怎么会才排在第七?窃以为,影视作品有影视作品的选材标准,《神雕》刻画爱情的场景很多,影视作品更易动人,但论阅读的整体感受,实际上明显不及它的上部《射雕》与续集《倚天》。
首先,《神雕》作为一个两部作品夹在当中的作品,本身在与上衔接及与下粘连的方面就难度较大,在这里,确实多少显得不够婉转,让人很容易地感觉没看过《射雕》就很难开始《神雕》,而且在读到结尾的时候也知道了注定后面还有故事,所以说情节上的不够独立,使《神雕》创作中受到了一定束缚。而武侠小说的通病,为了悬念而悬念,为了冲突而冲突,甚至有些战斗强行五五开,也显得过于激情主义,连浪漫主义都不是了。
不过,值得称道的是,金庸先生在《神雕》创作中,在难度很大的情况,依然是求新求变的,作为一篇情节与《射雕》紧密联系,主题也类似的长篇小说,金庸先生想到射雕在侠义、爱情和奇遇方面,都显得很完美了,他要想同样出彩甚至超越,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金庸先生勇敢地打破一些陈规,制造了一些残缺致其拥有了生命力,他让小龙女失去了贞洁,杨过失去了手臂,甚至让杨龙成为蒙古阵中的角色,在起起伏伏中,这部作品直到今日都显得很是热门,为金庸先生这种创作的精神,感到颇为敬服。




第六:《雪山飞狐》
一部中篇的武侠小说,能以围炉夜话的手法,体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不得不说是令人叫绝的,《雪山飞狐》是金书中前期作品中,最干净利索的作品,金庸先生在此实验了利用暗线情节展现最主要人物性格的方法,他将人物脸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人和人之间的承接极为自然,悬念在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演进,透着惊悚诡谲的七分,颇似一种离奇的美式的密室阴谋破案电影。
这部作品同时又展现着中式的家国情怀与英雄侠气,读到深处,让人找到了欲罢不能的感觉。这又是前期作品中,体现现实主义人性的佳作,可以说,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射雕英雄传》,也影响了之后的许多作品。
当然,以寻常欣赏金书的感受来看,这本书的结尾并不完美,甚至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残忍的烂尾,的确,让胡斐与苗人凤在结尾打得你死我活,却来不及解释真相确实是一种回归武功的写法,却将人性的柔和感抛诸脑后了,但留给读者遐想,留下一个离奇的Punchline作为中篇小说的写法,也绝不为过。应该说,在金庸少于四本书的小说里,《雪山》依然是无出其右的佳作了。




第五:《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在金书中的标志意义和认可度都非常高,从该小说的意义来讲,既具备极强的历史传奇色彩,同时开创了现代长篇武侠的经典写法,这种意义,也使它成为了华人圈中认可度最高的文化瑰宝之一。
小说开端以水浒式的草莽英雄相见为脉络,在不打不成交中渐渐铺开一个江湖画卷,在主人公出场之后,就仅仅围绕着郭靖的成长历险来写作,每一环都紧扣家国渊源的主体,并不时将正面的郭靖和反面的杨康进行对比,交代了极为正面化的主题。另外的暗线也用浓墨勾勒出了“射雕前传”的故事,着重写了“五绝”以及老顽童、瑛姑、黄夫人和梅超风等人的江湖往事,一定程度渗透了“人是如何达到成功的境界”这样一个主题。
当然,这部小说的最大意义是在于文学技巧和创作思路上的,而故事和主题本身,吸引人的程度就相对差一些。首先,这个故事显得过于顺遂、完美且单线程,这对于小说而言,本身就使阅读感受打折扣的一点;另一方面,这个故事完美地体现了“成年人的童话”这种特点,人物正反判别相对格律化且标准单一,这样就会简化很多戏剧冲突,这是在更深入更具内涵的文学中所不希望看到的。另外,在细节处理方面,金庸先生在《射雕》中,还留有较多前期作品衔接略生涩的烙印。
总而言之,《射雕》无疑是一部经典作品,几乎占据了完美主义的所有主题,作为当时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确确实实给予人们肃然起敬的感觉。






第四:《倚天屠龙记》
时代的变迁,往往引领了文学思潮的变化,金庸先生在“射雕三部曲”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第一部主人公郭靖是纯粹正面的大侠形象;第二部的杨过,显得狂野跳脱、亦正亦邪,却不失大侠的一副较为极端的形象;在第三部中,张无忌的形象则更显现了金庸先生在人物刻画上面的功力,他将一个大侠的个性塑造得更趋于一般人,带来共鸣的同时,也体现着更多人性关怀的主题,不由得要说,在这一点上,金庸先生在《倚天》里做的工作,要比前两部更接近文学与人的本身问题,难度也更大了。
《倚天》多次切换故事的主人公,前两回似是把郭襄作为主人公,用以进行衔接,然后以张翠山作为主要人物,叙述完了第一本书。后期张无忌为主人公的段落,更显得是在解决第一本书中所交代的矛盾。这个故事主体以屠龙刀倚天剑为线索,刻画其周围的各类人物,似是一个实现愿望的故事,却又是体现人们为了权势而做出的一切,然而故事行至最后,一个个丑陋的劣根嘴脸体现出来,就连一向正面的主人公都没有想到,郭大侠交给后世人的不是一份权力,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
金书从《倚天》开始,正式进入了他创作的后期,在后期的作品中,金庸先生着意将正派人物与反面人物的界限模糊化,更多表达了政治立场与人性交织的矛盾与关联,《倚天》在这方面已经很明确地体现出了小说核心所表达的事情。不过,在立场与人性正反面分析中,这部小说还是加入了太多评判性说教性的语句,包括后期新修版加入情节中,语言也略显冗长繁复,使得故事情节稍显形散,倘若不是如此,这部小说的地位也许会更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