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露
UID35
精华0
金币0
贡献0
银币2673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14-12-16
|
金庸于唐传奇,尤其对其间名篇《虬髯客传》特致推崇,念高一的时候,即已撰文考证其作者为谁。1970年,金庸在《卅三剑客图》中再次对小说作者杜光庭致敬:“这许多事情或实叙或虚写,所用笔墨却只不过两千字,每一个人物,每一件事,都写得生动有致,艺术手腕的精炼真是惊人。当代武侠小说用到数十万字,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金庸曾立意为任渭长版画集《卅三剑客图》的每幅画“插”一篇短篇小说,1970年1月,《越女剑》在《明报晚报》刊出,可惜后继无文。金庸表示:“写了第一篇《越女剑》后,第二篇《虬髯客》的小说就写不下去了。”何以故?当是深知“用到数十万字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此事做来,吃力,难以讨好。 金庸不做,自有人做,且在金庸写此文的四年前,已经做成了。———1966年,高阳所著《风尘三侠》,明显改写自《虬髯客传》。 这两天将此书取出,重读一遍,益发叹服:金庸确有先见之明! 以高阳的笔力、才气,他的《风尘三侠》自然差不到哪去。但持与原作《虬髯客传》对照,就不免如虬髯客遇上李世民,相形见绌、神采尽失矣! 《风尘三侠》,近二十万言。大抵如金庸所说,“当代武侠小说用到数十万字也未必能达到(原作)这样的境界”。《虬髯客传》如烈酒,《风尘三侠》如冰啤,多出来的是水,丧失的则是原作的神味。高阳笔下的李世民,但见宽厚坦诚,原作中那份“精采惊人,长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座风生,顾盼炜如”的大气,缺乏表现。 这样强烈的对比,我在阅读唐浩明的《曾国藩传》时也曾感受过。《曾》书1500页,逾百万字。读罢全篇,感觉书中的曾文正公面目模糊、有气无力,整一标准的“死人”;相对照的是高阳的《慈禧全传》,书中正面描写曾国藩仅数十页,然而透过这几万字,仿佛仍可触摸到曾文正公的脉息…… 人的才力,不可勉强也若是! 金庸与高阳,写小说起步都晚,1955年,金庸发表《书剑》,1962年高阳创作《李娃》,当时皆已过而立之年。《风尘三侠》可算作高阳的早期作品,如果他改写《虬髯》不在1966年,而在1986年,当有更佳表现,即使还是达不到《虬髯客传》原作的境界。 高阳笔法细腻,以白描见长,至于雄放开阔一路,仍要让金庸出一头地。如果金庸改写《虬髯》的初衷未改,书成,或许比《风尘三侠》好些,但恐怕也达不到原作的境界。 金庸在1960年,创办了一份小说杂志,《武侠与历史》。他的《飞狐外传》,便曾连载于此。“武侠与历史”之谓,很能见出金庸与高阳的异同。金庸记武侠,又渗透相当多的历史内容(例如《鹿鼎记》);高阳述历史,则带有浓重的武侠色彩(例如这部《风尘三侠》)。 王羲之《丧乱帖》有云“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20世纪后半叶,华夏文明遭遇荼毒之惨,亘古未有,真可谓“丧乱之极”,侥幸于台港海外,仍有一灯闪烁。 王熙凤说她们家的孩子“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金庸、高阳世家子弟,于旧国繁华,虽未亲历,毕竟目睹其余光。至二月河、唐浩明、熊召政等,真真连猪跑也未得见,读书虽多,史实虽精,对明清之时代气氛、社会心理,已经隔膜得很了。明了某一时代的所有“历史细节”,不代表他有能力复现彼时的整体氛围,可以成就一个优秀的历史学者,难能造就一个杰出的历史小说家。 历史小说至高阳,正如武侠小说至金庸,已是巅峰,再不会有人超越了。不是没有才力卓绝之人,而是气脉、文脉已接不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