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52|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大侠,谁是大侠?----用三万字的政论文,告诉你什么是侠。

[复制链接]

187

主题

1825

帖子

1825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154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2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3 15:5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阙:说大侠,谁是大侠?

一、侠客

     自小便倾慕侠客。
     从夜走千家的“燕子李三”,到以指倒立的海登法师,再到黄日华饰演的郭靖,便是我孩提时,对侠客的所有记忆。在一个小小孩童简单的思维中,侠客是解民于倒悬的勇者,是豪气干云、纵横天下的强者,是扶危济困,冷对豪强的义者。
     侠客的魅力,恰在于它甚至可以承载一个孩子的想象和憧憬。当我挥着木剑,与玩伴击刺格挡,或者束紧衣带比赛摔角时,对那纵横天下,无所不能的侠客的仰慕之情,便深深地印在了心底。大些后渐渐明白,从唐就开始盛行的侠义精神,也正是因为寄托了百姓们心底的一些渴望,才得以流传于世。当豪强林立,世道不公时;当弱者受欺忍辱,叫天不应时,他们便需要一个侠客,来挽狂澜于即倒,拯自己于水火,惩治恶霸,伸张正义,还这世间一个公道。
     把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侠客身上,成人们心底的这种愿望和诉求,与那些思维单纯的孩子,竟然是如此地相似。



二、大侠

     所谓大侠,顾名思义,就是大大的侠客。说白了,就是侠客中的翘楚。
     很少有人会在自己的小说中给侠分出档次,有此闲情逸致的作者我只见过一个,就是金庸先生。他在《射雕英雄传》中,借郭靖的口,对侠的档次划分给出了精确的定义: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真是太扯了!
    
     这种说法有意无意地将“为国”与“为民”混为了一谈,刻意规避了两者间出现矛盾的可能,事实上,这种矛盾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如果大侠们生在商纣年间,生在隋炀时代,生在五代十国,他们又该如何?为炀帝尽忠,为殷商殉节么?如果大侠生于战国末期,在大局已定时,他们还该举起手中的刀,鼓动满城军民与绝对优势的秦军血战,让无辜的百姓,为自己注定要沦亡的国家殉葬么?
     其实“为国”二字,本身就先划定了立场,具有了狭隘性。按这个标准,契丹人萧峰,在知道自己身世后,就应该全心为契丹国效忠,挥军南下,为大辽开疆扩土,为大辽百姓拓展生存空间。莫非在金先生心中,只有这样做的萧峰,才是所谓的“侠之大者”么?
     其实国家就像一个公司,而百姓就是公司里的员工,如果公司的决策层腐朽无能,那就需要换个总经理了。如果另一个公司管理先进,决策层英明睿智,对员工也更为体恤,那假如这样的公司愿意一视同仁,保障新纳入员工的待遇,那被其兼并掉,对这些差公司的员工来说,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禽犹如此,而况人乎?

     在电影《英雄》中,无名最终放弃了斩杀秦王,因为他明白秦的一统,要比群雄纷争的战乱流离,对百姓更为有利。能把百姓的利益置于狭隘的国家主丆权之上,无名是真正的英雄。
     随着思想渐渐成熟,不再单纯的金庸也渐渐意识到了自己曾经的狭隘和偏执,于是他在之后的小说中开始反思,开始转变,开始逐步否定自己当初提出的“侠之大者”的谬误。《鹿鼎记》的主调之一就是否定反清复明,倡导开明的民族观和主丆权观。在书中,金庸放弃了之前的“拼死抗击”,转而劝诱汉族百姓甘当顺民,在满清统治下安安生生,过着比晚明更加幸福实惠的日子。
     在《天龙八部》里,萧峰是为了休兵止戈而死,在他死前,国家、民族这些概念都早已模糊,因为他已抱持了一个更有价值的目标----民生。萧峰不再关注空泛的“国家”和“民族”,他开始着眼于实实在在的百姓安乐,着眼于他们实实在在的幸福与痛苦。此时的萧峰对汉人和契丹人已经一视同仁,他们都是他竭力要守护的对象。

197

主题

1812

帖子

1812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147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24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沙发
发表于 2019-5-3 15:53:01 | 只看该作者
     如此襟怀,或许才称得上一句----“侠之大者”。

  


三、从不劳作的“大侠”

     看过几本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大侠们”是从来不事生产地,他们无须像我们身边的大部分人一样,每日狗苟蝇营,为生存而辛苦奔忙,更无须忍气吞声,看领导的脸色。他们要么仗剑游丆行天下,要么隐居于明山秀水之间,个个活得逍遥自在。
     小时候一直很好奇:大侠们活得很潇洒,大侠们活得很自在,大侠们活得一点都不无奈。那么,他们的钱从哪里来?
     稍大后听到一个词:“劫富济贫”。
     于是全明白了。

     在大侠眼中,“富”就是“坏”,不坏怎么可能富起来呢?我不知道大侠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地,或许有些人确实是思想单纯,但我想大部分人心底还是十分明澈地,他们不过是想给自己的劫掠行为,扯上一面道德的大旗而已。这样即可以惑众,又能自欺欺人地麻丆醉自己,让自己享用这抢来的钱时,可以心安理得一些。
     在抢劫之前,大侠们通常不会先做个考察,他们并不关心这个“富”的财产,到底是巧取豪夺而来,还是源自正常的商贸经营。他们选倒霉蛋时通常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劫当地首富,理由是最富的必然最为富不仁,其实我想多半还有个不宜宣之于口的原因,那就是抢最富的收获自然可以最大。二是看口碑,谁口碑差就劫谁,所以许多巨奸大恶都冬舍棉夏舍单,荒年办粥场,花点小钱来招揽民心,更重要的是可以消灾免劫。而有些老老实实做生易的商人,生性抠门,善财难舍,口碑自然不佳,于是他们往往不幸地成为“大侠们”重点光顾的对象。
    “大侠们”劫富济贫的时机选择也常令人拍案叫绝。当他们囊中饱满时,他们通常更喜欢坐在酒楼上赏景吟诗,在温暖的客房中下棋会友,而不是在冷巴巴的寒风中夜入高宅。但一遇到囊中羞涩的困境,“大侠们”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正义感便会迅速膨胀,寒风和大雨也无法阻挡他们劫富济贫的热情。

     劫完“富”后,自然就该“济贫”了。那么谁是“贫”呢?自己每天专职行侠仗义,没有时间去劳作赚钱,当然比较“贫”了,于是自然要先济自己。剩下的倒不妨分给穷棒子们,得罪了一个富户,却得到了千百个穷鬼的感激涕零,还让自己侠名远播,更巧妙地遮掩了此次“劫富济自己”的不光彩实质,实在是名利双收的美事,做大侠可真不错啊!想当年自己“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那是何等地辛苦?今朝艺业大成,风光无限,总算是不枉了自己多年的寒暑之功。书上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古人诚不我欺啊。
     慢着,先别得意太早,被劫的“富”事后要报复咋办?这些人熟识官府,势力庞大,自己虽有武功,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罢了,无毒不丈夫!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不如立刻回去,将其满门老少斩尽诛绝,永除后患。可是,一旦传扬出去,别人岂不是要说我心狠手辣……不会,我如今武功强,声望高,谁敢不给几分面子?而且江湖中多有趋炎附势之辈,多半还会赞我一句“立场坚定、除恶务尽”呢。
     于是,雨夜,高宅,妇孺,灭门……     

     翌日。
    “王拐子,你听说了么?对街的首富刘大户被张大侠灭门了,真惨啊,还有个五岁的孩子呢。”
    “嘘----小点声,赵婶,你不想要命了?祸从口出啊。”
    “唉!我只是有些不忍心,他家的丫鬟小红,心肠可好了,常帮我这老太婆做这做那地。”
    “哼!谁让她倒霉呆在刘家。这些大户人家,个个该死!我每日起早贪黑也吃不饱肚皮,看到他们衣食无忧就一肚子气。”

228

主题

1804

帖子

1804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104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43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板凳
发表于 2019-5-3 15:53:36 | 只看该作者
    “可是……”
    “好了,不说了,张大侠的朋友多得很,可别叫人给听去了。”

     在“劫富济贫,除恶务尽”之后,高级酒楼便成了我们从不劳作的“大侠”的常去之处,金锭银块随便打赏伙计,大爷的威风也摆得十足,真是潇洒写意的大侠人生。
     温瑞安曾在《布衣神相》中暴露过自己对此的看法:
    “嫣夜来是个女飞贼,当然是劫富济贫同时也济自己的贫的那种好的女贼。”
     在温大侠眼中,劫富后只济自己,一点不分别人,就是纯粹的匪盗;而如果能给其他穷人分一些,自己只享用一部分,这人就立刻蜕变为“好的贼”了。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逻辑,从量变到质变么?难怪那么多人想做大侠。
     豪强恶霸靠勾结官府来巧取豪夺,而“劫富济贫式”大侠是靠武功来巧取豪夺,从无耻的角度,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分别。如果一定要分个高下,那前者算是真小人,而后者则是些伪君子。

     当然,大侠中也真有不靠“劫富”过日子的。这些人家庭通常比较富有,有的甚至还是豪门显贵,于是他们往往会在父母死后继承大笔家业,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快乐生活。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典型的“富二代”。还有一种父母健在,他们就更省心了,连家业也无须自己操持,整日不是在家中练武,就是拿着家里的钱四处游山逛水。这类人如今也有个时髦而响亮的称呼,叫做“啃老族”。
     小郭襄就是这种人中的典范。苦孩子郭靖刚出道时,还穷得紧,虽然江南七怪给了盘缠,但从草原到江南,一路上也绝谈不上阔绰。而等到小郭襄长大,却已经过上使奴唤婢,摆酒宴客的好生活了。从她能给卖花女孩一个“价值百金”的头钗,便可以看出,“富二代”小郭襄在物质层面,已经与寒苦的劳动人民拉开了档次。等到小郭襄长大后,也无须工作,而是幸福地成为了“啃老族”,整日游览名山大川,真是羡慕死我了。我若做了啃老族,心中必然底气不足,整日窝在家里,出门不敢抬头,断不能如此心安理得地,进行这旷日持久、花费不菲的自助游活动。
     细细一思量,似乎凡是这种原本有钱的大侠,都从来不做劫富济贫这种“侠义行为”,似乎他们心里也很清楚,“劫富济贫”不是件太光彩的事儿。
     有时会想起《笑傲江湖》中的何三七,每天买混沌,每一文钱都算得精细,他不偷不抢,自食其力,虽然看着寒酸点,却能活得问心无愧。有时也会想起楚留香的船,和他维持每日贵族生活所需的庞大花销,不知道这些,是否都源自他的两只空空妙手。
     要说起大侠的困窘,古龙在《欢乐英雄》中刻画地最为深刻。那四个潦倒的人,个个身负惊人艺业,却穷得掉渣,甚至要靠整日躺着不动来节省热量,以减少食物的摄入。
     你见过混得如此凄惨的大侠么?
     然而他们却得到了我的敬重。
    



172

主题

1753

帖子

1753

积分

人中龙凤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UID
90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1941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地板
发表于 2019-5-3 15:54:29 | 只看该作者


四、说大侠,谁是大侠?

     1、困惑

     在读射雕时不屑了金庸对“大侠”的定义后,我思索了很久,想要弄明白,到底怎样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大侠。有些侠客一辈子舍己为人、扶危济困,但没有参与过家国大事,他们就一定比不上在襄阳抵御外族入侵的郭靖么?生在和平之世的侠客,就注定于“大侠”二字无缘么?中国“泛政治化”的风气向来浓郁,无论什么人、什么事,只要涉及到“家国”和“民族”,便会被无限拔高放大,这种简单粗暴的衡量准则,真的很合理么?
   

     2、顿悟

     在一阵迷惘之后,我忽有所悟:“侠”最本原的价值,不就是起初时,人们在心灵上对它的寄望么?
    “仗三尺剑,抱不平事。”
     侠客身上承载了一种侠义精神,他们布衣单剑,行走世间,扶助弱者、惩治豪强。都说“侠以武犯禁”,侠客也确实是破坏律法、打破社会制度和秩序的逆行者,他们无疑是法制社会的大忌。然而从古到今,历朝历代,那些制度和规则在执行时,都充斥了大量的偏私和不公,强者总是欺人,弱者总是受欺。真正的大侠虽然“以武犯禁”,却只是冲击了社会的阴私、律法的漏洞,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恰是对律法的一个合理的补充,一种应有的完善。
     真正的侠客,应该兼具儒家和法家共同的优点。在道德上,他们遵循“仁义礼智信”;在性格上,他们宽厚仁和,胸怀坦荡;在境界上,他们有强烈的牺牲奉献精神,愿意不辞劳苦地为百姓排忧解困,愿意冒生死之危为素不相识的人打抱不平。同时,他们又有着鲜明的律法意识,能自觉地用合理的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不致成为合理制度的破坏者、恃仗武功肆意妄为的“新豪强”。



     3、另一种侠
    
     综上可知,仗自身武功,造福于百姓者,即是大侠。
     但大侠也并非一定要行侠江湖,专管不平之事。当边境不宁,狼烟四起时,也有一种大侠,把满腔造福百姓的心意,投注在抵御入侵、保境安民之上。
     然而这种心意却最易误入歧途,不知有多少人,错误地将空泛的“为国”理念,凌驾于实在的“为民”之上。当国家与百姓的利益相悖时,“为国”和“为民”自然也就不再一致,此时大侠们慷慨激昂的“为国”,便落入“为国家的统治者”这样的下乘,此时他们便不再是侠,而是朝廷的鹰犬。
     有些“大侠”是因立场的狭隘和历史观的局限而误入歧途,他们只是愚忠思想洗脑的受害者,有可以理解之处。然而还有另一种“大侠”,心底如明镜一般,却仍然不知廉耻地打着“行侠仗义”的旗号,撑出“为国为民”的幌子,来煽惑利用其它人抛头颅,洒热血,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  
     这种类型的代表人物,就是陈近南。以他的见识,当然看得出清朝的统治已经稳固,自己只是毫无希望地瞎折腾,只会徒增百姓苦痛。然而在看得明澈之后,陈“大侠”却还是坚持要闹腾,这便充分表明,他的真正目标,根本不是百姓的安乐幸福,而是不切实际的“反满兴汉”迷梦,而是为了报答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国姓爷”。他披肝沥胆,夜不能寐,其执著实在令我们敬佩;他切实履行了儒家传统中的“士为知己者死”,在九泉之下面对郑成功也可问心无愧。可对于百姓们在天地会瞎闹腾中徒增的痛苦,陈大侠却选择了漠然置之。
     把自己的个人追求,凌驾于千万百姓的安乐之上,这不仅仅是偏执,更是一种自私。慷慨激昂、不畏牺牲的人未必就是大侠,他们只是死士而已。能否称得上“大侠”二字,是由他们是否给百姓带来了幸福而决定地,所以陈近南不是大侠,袁承志不是大侠,陈家洛也不是大侠。在武侠宗匠梁羽生笔下,这种自私自利的“伪侠”也比比皆是,为侠义精神上染了一个个大大的墨点。





181

主题

1808

帖子

1808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116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0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5#
发表于 2019-5-3 15:55:09 | 只看该作者

     4、不易
  
     仔细想想,要做一位真正的大侠,真地很不容易。大侠寄托着人们心底太多太高的冀望,所以人们也对他们有着太多太高的要求。
     其实这种高标准严要求是非常有必要地。毕竟,不受律法制约的人是危险的,他很容易就会沦为欲望的奴隶,仗恃着武功胡作非为。这种顾虑令许多人对侠客的正面意义有所疑虑,而想要驳斥这种对侠客“破坏社会秩序”的猜忌,就必须先对他们在道德上做出缜密的制约。
     真正的大侠,可不是阿猫阿狗都能做地。

     最起码的要求自然是武功。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离开实力,说什么都是空地,所以文天祥不是侠客,于谦也不是。
     其次是公正,如果私心泛滥,做不到秉公持正,那一身艺业,就成了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铁面无私并不容易做到,当豪强们托亲朋故旧来讲情,情面难却时;当自己的亲眷做下恶事,不得不忍痛大义灭亲,以全侠义之名时,大侠们是非常苦恼地。杨过在古墓中捉到了滥杀无辜的李莫愁,却不按律法和道义将其斩杀,反而徇私纵放。张无忌明知周芷若屠杀了无辜的杜百当、夏胄等人,却对此无动于衷。他明知谢逊多行不义,却不将其明正典刑,而是百般庇护。显然,杨过和张无忌这种武功高强的人,都缺乏基本的律法意识,也缺乏秉公执法的持正心态,更没有大义灭亲的崇高觉悟,所以他们都不是大侠。
     当大侠的另一个难度在于量刑和自律。看武侠小说时,常感于“大侠们”的肆无忌惮和心狠手辣,许多恶霸豪强,不过是占了几亩地,强抢民女未遂,就在大侠刀光一闪后人头落地。这些人虽然有错,但依律公正判决,却也罪不致死。“大侠们”为图省事,为求痛快,往往采取血腥、严苛的惩处方案,这对那些尸首两分的恶霸来说,其实是颇不公平地,他们中有很多都本该有悔过自新的机会。律法是需要严谨慎重的公器,社会不应是大侠们潇洒写意、昭显张扬的舞台。随心所欲,刀光乱闪,那已经不再是行侠,而是成了发泄,成了显示武功的浅薄举动,成了为满足内心自豪感和成就感的平台。大侠本来该是律法漏洞的补充,执法不公的监察,可如果连自己都无法压抑内心的疯狂,那还谈得上什么矫正?那只会矫枉过正。如果大侠可以按自己心意来胡乱判决恶霸的命运,那他们和那些恶霸还有什么不同?
     上面说的,并不是做大侠最难的地方,最难的是付出。大侠不能偷懒,不能安逸,他们要整日行走民间,察千家冤屈,管万家不平,这显然是出大力而不得利的苦活。行侠者不仅丧失了自身的享乐和欲求,更要舍弃自己的其它梦想,随着青春岁月在仗剑行侠中的流逝,权势、地位、美人、财富这些众人追逐的目标,也必然与他们渐行渐远。
     而且行侠仗义风险很高,他们得罪的多半是实力强、关系多、背景硬的强梁,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有时非但不能除暴安良,自己反倒会被“暴”给除了。就算他们武功高强,还能仗剑自保,可父母妻儿却不会武功,某日回家后发现尸横满地,妻子满身血污横在床上,儿子已被放在锅里蒸熟……这种惨景足以让大多数人对行侠望而却步。而且大侠一人身兼调查、抓捕、执法三责,惩处时还需要判断精确、量刑恰当,简直想想也令人头皮发涨。
     做一位真正的大侠,真难!
     令狐冲带着美女任盈盈往家里一眯,老婆孩子热炕头;楚留香同志不行窃连船都等闲不下;李寻欢倒是入世,却整日躲在小酒馆里醉生梦死。这些大侠个个都活得洒脱自在,却对神州大地上处处可见的贫寒困窘、强凌不公视而不见。
     这样的大侠,还算得上是大侠么?

189

主题

1879

帖子

1879

积分

深藏不露

Rank: 27Rank: 27Rank: 27

UID
161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8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6#
发表于 2019-5-3 15:55:39 | 只看该作者



     5、一以贯之

     或许,我们也该对大侠们宽容一些。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也有自己的幸福和感情,他们不可能始终如一地用自己的青春,去无休止地为维护弱者而奔忙。他们有时也会焦躁,也会冲动,也会徇私,也会犯错,他们也有自己的欲求和梦想,也会做些谋个人利益的事,他们有时不是大侠,有时却又是地。一以贯之的无私奉献,毕竟是太高的要求,还是把道德的缰绳略放松些,给我们的大侠们留些自由呼吸的时间。
     曾经想过:韦小宝好色贪财、追权逐势、整日拍马谄媚,为什么读者却对他并不反感?很久之后才想明白,那不过是因为:这样的人才是真实的人,他所追求的金钱和权势,也正是大部分读者所渴求的;他妥协谄媚的时候,换成我们也无法挺直腰身。当看到郭靖、萧峰这种大侠的高风亮节时,我们在钦佩之余,内心也无可避免地会因反差而感到自惭形秽,似乎已暴露出自己“皮袍下藏着的小”来,所以我们会略感不适。而在看到韦小宝这种境界和我们一样,甚至还有所不及的主角时,我们自然就没有压力,萌生出亲切的代入感和认同感,并“心有戚戚”地轻轻一笑。
   



五、侠义与人性

     在过去的武侠小说中,赞颂了太多的亲情、友情、爱情,弘扬了太多的“为国家”、“为民族”、舍弃“小我”、成全“大我”,而真实的,有深度的,肯挖掘剖析人性的作品,却几不可见。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演进,人们对人性的回归和个体的关注越来越多,浓郁的政治说教渐渐开始向对人性的关注转化,毕竟“以人为本”才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只有深入发掘人性,关注每个人的痛苦和喜悦,真正重视每个百姓的尊严和价值,真正理解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意义,才能让写出的作品不那么虚假,不那么空洞,才能更好地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令人遗憾的是,时代的车轮已经碾入了新的世纪,可大部分读者的思想却还仍然十分守旧。我们已经看惯了代表正义的大侠击败代表邪恶的魔头,习惯了主角总是顺风顺水,大功告成。我们坚信“邪不侵正”,从未怀疑过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可却无人愿意思考,大侠为什么是正义地?魔头为什么是邪恶地?谁又有这种给他们定性和分类的资格?为什么邪恶一方智计百出,却永远无法战胜儒雅敦厚的正义一方?这种荒谬的必然性到底是如何产生地?
     不得不说,我们对人性的反思仍然十分浅薄,惯性思维让我们从来只关心主人公的命运,而把小人物的牺牲看得天经地义。我们已经习惯了漠视小人物的情感和安危,更不会在意他们的幸福和痛苦。在潜意识里,我们认为他们就应该自觉点,主动地为了主角的成功,而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可是既然人人都是平等地,那凭什么要求他们去牺牲和付出,凭什么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成为主角功成名就的垫脚石?我们知道他们是配角,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他们的家人也不觉得他们是微不足道地。人们常说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如果我们是书中的一个小人物,你愿意为了主角的风光而卑微地死去么?
     更为可悲的是,在传统的侠义精神中,国家和民族这样的“大我”,常常为人们划出一条严苛的标线,强迫人们在家国大义前保持极高的觉悟,要求他们不能退缩,不能犹疑,不能投降,不能逃难,随时随地做好牺牲的准备。当情势不利时,更是必须英勇无畏、义无反顾,战死在城头才是被允许的唯一归宿。
     有时会想,做为防守襄阳的一名普通士兵,在大势已去,城池将破时,他应该为朝廷和城池殉节么?能做到舍生报国固然是好,可如果带着妻儿和老母逃走了,他就真地十恶不赦,从此再也不能挺直腰杆了么?凭什么昏君奸臣可以在后方夜夜笙歌,凭什么江南百姓可以衣食无忧,而襄阳城的军民,就一定要牺牲性命,舍弃亲人?如果他们残废了,他们的老母谁来赡养?如果他们战死了,他们的妻儿谁来抚育?难道让他们冻死街头,自卖青楼,成为江南显贵马前的小厮么?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就让它到此为止吧。著名武侠写手杨叛曾在自己的短篇武侠----《一个襄阳城的小兵》中,对此有过比较深刻的反思。每个读者都在关心郭靖和杨过的悲和喜,可又有谁想过,那些平凡普通的士兵,也都有自己追求企盼的小小幸福。
     在从“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到“个人正当权益神圣不可侵犯”的路上,武侠小说在意识形态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过。而与之相应的,作者和读者在侠义与家国方面的思索和进步,也仍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如果能给这段历程加个期限,我希望,它能够短一些,再短一些。



205

主题

1799

帖子

1799

积分

人中龙凤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UID
131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14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7#
发表于 2019-5-3 15:56:18 | 只看该作者

下阙:几位武侠宗师作品中的大侠


一、梁羽生笔下的大侠

     梁羽生笔下的侠,是儒侠。
     然而细细思量,却发现其中有许多“伪侠”。这些所谓的大侠,看似冠冕堂皇,道貌岸然,实则自私阴险,工于心计,极尽挑唆、煽惑、哄骗、利用之能事,掀起了一波波血雨腥风,之后竟还在光天化日下欺世盗名,博人赞誉,真是将荒诞和错乱演绎到了极处。
     下面就来揭揭他们的画皮:
   
     1、政治说教

     由于时代相隔遥远,加上思路和笔法的承前启后,梁公的作品渐渐与时代脱节,曾经的武坛宗师,如今已是声名渐衰。尤其是梁书中陈旧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今天看来,已经严重地不合时宜。当然,这点是与历史局限性分不开地,在那个曾经高度泛政治化的时代,一切艺术形式,都要牵强地掺杂一些政治蕴意,老梁自然也不能免俗。时代的束缚让老梁的作品中充斥着道德说教,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更是被拔擢到了匪夷所思的高度,只要是为了民族大义,即使有再多的缺点和毛病,也会被赋予正面形象,犯下再大的过失都可以原谅;然而谁若敢在立场上稍有动摇,就会立即被贬得万劫不复。


     2、脸谱化

     与政治说教相和,在梁羽生的作品中,人物的脸谱化严重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人人一张扑克脸,正方高大全,反方没有半分优点,颇有那十年中样板戏的味道。尤其是各书中的主角,都是一个个卫道士,整日想着为国家报效,为民族牺牲,为大义舍弃一切。
     当今之世,以人为本,普遍开始欣赏追求人性的复杂和变化,日益认同合理真实的人物塑造。一个义薄云天的汉子,一回家就打老婆;一个卑鄙无耻的汉奸,却对自己的母亲至爱至孝……其实这种矛盾纠结的存在,才是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的真实情态。
     在梁公的作品中,人物塑造普遍遵循“假大空”的原则,他们没有欲求,没有畏惧,没有妥协,没有犹豫,没有错误,没有缺点,就像是,一个个生化人。他们活得很单纯,从没要求过自己的小小幸福,他们的每一滴血、每一滴汗,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淌,造反就是他们习武修文的唯一意义,反清复明就是他们存在的全部价值。
     梁公笔下的主人公,是一群严重失真的人,他们看似会说会笑,会恨会爱,但骨子里,都有着一个非常相似的最高准则----为国家+为民族。他们平日温文尔雅,可一旦有人抵触了这个最高原则,他们就会立刻变得果断而冷血,就像是忠实于“阿西莫夫三定律”的机器人。
   


     3、执念

     仅仅人物的塑造失真,还不能否定梁作中一些重要人物的“大侠”地位,真正让他们与“大侠”二字无缘的,还是他们孜孜不倦的愚蠢执念。
     在梁公的很多作品中,主人公不论男女,都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坚定地要用暴力推翻现政丆府,并为此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我们暂且避开“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满汉统治谁更好”这两个复杂的命题,仅从“大侠们”组织的数次造反的结果来看,似乎也只能以“瞎折腾”三个字来概括。      
     真地很佩服老梁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结,从写作伊始就开始玩造反,一直闹腾到收山。尽管在各部书中,老梁乐此不疲的反清活动次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笔下的造反斗士们却愈挫愈奋,此伏彼起,直把大清朝折腾得民不聊生。
     造反其实没啥错,成王败寇本就是历史的铁则,若真能还汉人江山,对百姓安乐和文明发展倒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可折腾总要有点谱,明明毫无希望的事,却硬要闹腾不休,这可就太不理智了。一次次的失败、枉死、流血、杀戮,不仅造反区的军民陷入梦魇,清廷为了筹措庞大的军费,也不得不增加统治区的赋税,更是大大增加了全国百姓的负担。有人说只有试过了才会知道能否成功,这话倒也有一丝道理,但搞试验也要有个头,总不能无休无止、扩日持久地折腾下去。其实归根结底,受苦的还是双方的百姓,“大侠们”有百折不回的坚执,可百姓能经得起这种百折不回的折腾么?

189

主题

1742

帖子

1742

积分

人中龙凤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UID
129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1943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8#
发表于 2019-5-3 15:57:02 | 只看该作者

二、金庸笔下的大侠

     金庸笔下的主角中,能勉强称得上大侠的,有三位。
     之所以说他们“勉强称得上”,是因为人都是复杂地,他们并非时时处处,都能表现出大侠的光辉。然而比起大部分始终黯淡的人,他们已经是十分不容易了。

     1、胡斐

     在浩如烟海的武侠小说中,如胡斐般纯粹的大侠寥寥无几。他的侠义并不因为武功高强,也不在于跟着红花会瞎折腾,却是因一个名叫凤天南的人而昭显。可以说,正是凤天南成就了胡斐的侠义。
     在大部分的武侠小说中,很少见到有大侠肯付出很大代价和很长时间,去千辛万苦地追杀坏人,伸张正义。他们信手所做的行侠仗义,都是些举手之劳,而且还有很大的成分是想邀买声名,满足内心的成就感和正义感。其实这些大侠的道德和品行并不出众,与我们普通人相比,他们仅仅是多了一身惊人的艺业罢了。如果换成我们有那样的武功,或许能比他们做得更好、更努力、更无私、更侠义。
     在这方面反思比较深刻的,是温瑞安的中篇小说《侠少》。这是一篇很独特的武侠小说,那些艺成下山的少侠们,所做的每一件义举,都是为了博得江湖美誉,因为那决定了他们日后的江湖地位;对于武功高强的恶人,他们远远避开;对于品性龌龊但辈高位尊的前辈,他们曲意巴结,奴颜婢膝。整个江湖中,从上到下都充斥着这种“大侠”,他们彼此捧场,互相恭维,可当一面对利益和荣誉,却又你争我夺,相互攀咬,其间种种丑态,竟与《官场现形记》中毫无二致。
     谁说武人个个秉性清正?有时江湖远比官场更为黑暗。

     然而胡斐与这些人不同。
     为了素不相识的钟阿四一家,他千里追杀武林豪强凤天南,几次陷入险境。在此期间,凤天南赔礼道歉,托朋友求恳,煞费苦心地送钱送房,希望胡斐能放他一马。江湖人都讲个义气,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再大的侠客,遇到如此的低三下四、人情世故、朋友交谊,怕是也会妥协了,就算依然要惩戒,也多半会从严惩变为薄责。尤其是胡斐对袁紫衣情深一往,袁以情相求,胡斐却仍能不为所动,断然拒绝。扪心自问,易位而处,这些我做不到,我想大部分人也做不到。
     小胡斐对道义有着非比寻常的坚持,他也曾在人情和危险面前动摇过,但每当一想起钟小三被剖开肚腹的惨状,便会立刻重新坚定,义无反顾地继续踏上追杀之路,终于令凤天南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胡斐是真正维护公道的大侠,能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张无忌做不到,杨过也做不到,所以他们都不如胡斐可敬。



2、萧峰

     萧峰几乎是个完人。他武功高、讲义气、性情磊落、能力出众……
     但他有个致命的弱点。
     他无法选择自己的民族。

     萧峰有许多道德观并不磊落。当他确信自己是契丹人后,立刻开始为自己当年“大肆杀戮契丹狗贼”而愧悔。显而易见,起初萧大侠对“契丹狗贼”的憎恶,只是因为狭隘的民族观念,而并非因为那些“契丹狗贼”曾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萧大侠,难道仅仅因为血统变了,再看到契丹铁骑杀戮汉人百姓时,你心底就没有怒意了么?
     你那扶危济困、造福苍生的大侠理念,在民族归属前竟然如此微不足道了么?
     难道所谓的侠义精神,仅仅是局囿于某个民族么?
     我觉得,此时抱持着狭隘民族观的萧峰,不是大侠。

     乔三槐夫妇十几年视若己出的抚养,恩师玄苦多年的疼爱与教诲,这些对于萧峰来说,哪件不该刻骨铭心?哪件不该让他尽心竭力地复仇?然而当他看到对面那个面容酷似的男子,胸口上那青郁郁的狼头时,他便将自己的前半生全都忘却了,忘了曾经的恩情,忘了曾经的疼爱,忘了曾经的坚持。

205

主题

1799

帖子

1799

积分

人中龙凤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UID
172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2023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9#
发表于 2019-5-3 15:57:54 | 只看该作者
     他和杀害自己养父母和恩师的凶手并肩站着,无比亲密。
     都说“生不如养”,但萧大侠显然并不这样认为,那些以往的关怀和疼爱,终究还是抵不过身上相连的血脉。萧大侠,养父母在血泊中的惨状,你忘得太快些了吧。
     我觉得,把亲人的惨死轻轻抛诸脑后的萧峰,不是大侠。
    
     后来萧峰开始抛却自己的过去,与曾经的朋友划地绝交,感情也开始渐渐向契丹倾斜。其实纵使他仍然对汉族死心塌地,汉人也容不下他了,聚贤庄内的疯狂前,又有谁给过他辩驳的机会?
     然而在经历了情感的割裂与民族的错位后,萧峰的民族观和价值观却在痛苦中得到了升华:
    “乔峰缓缓的道:我一向只道契丹人凶恶残暴,虐害汉人,但今日亲眼见到大宋官兵残杀契丹的老弱妇孺,我……我……阿朱,我是契丹人,从今而后,不再以契丹人为耻,也不以大宋为荣。”
     此后契丹人萧峰的民族观日渐开明,他不再局囿于血统与族别,而是渐渐把目光的中心移到百姓的安乐之上。在雁门关前,他舍弃了荣华和生命,消弭了一场大战。这一次,他功德无量。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萧峰终于升华成了一位大侠,对汉人来说是,对契丹人也是。
     于是一直狭隘的中原群豪大哭,终于肯承认:“你虽是契丹人,却比我们这些不成器的汉人英雄万倍。”
     只是这些话萧峰再听不到,雁门关前北风呼啸,几百年前,这里没有辽国,没有大宋;几百年后,这里同样没有辽国,也没有大宋……



     3、郭靖

     比起萧峰,郭靖何其幸运。
     他虽是汉人,但母亲被成吉思汗逼死,让他有了很好的理由,去忘却幼年时蒙古草原予他的恩情;在襄阳将破前,成吉思汗病了,拖雷收兵了,他不用亲手杀死自己的兄弟;他抵御的是杀人盈野,疯狂残暴,杀戮平民多达两亿的蒙古兵,这让他在为国家和民族效力的同时,也成了百姓安乐的守护神,他幸运地避免了民生与家国相悖时的矛盾。如果进攻一方换成一个比腐朽的南宋更加先进文明,且能够善待百姓,对新子民一视同仁的侵略者,那郭大侠“保境安民”的光环,还会如现在一样璀璨么?
     从一个汉人的视角来看,郭靖保境安民,无疑是实至名归的大侠。可在蒙古人眼中呢?在那些他小时草原上的玩伴,和曾追随他南征北战的部曲眼中,他又会是怎样的形象?这个蒙古草原蕴育出的金刀驸马,在今天的守城战中,又斫下了几个草原勇士的人头?

     书中最矛盾纠结的人其实是杨康,生父与养父孰轻孰重,如何取舍,这对谁都是一个相当困扰的话题,更何况其中再掺杂上家国与民族的成分。出于狭隘的民族观念,读者们大多对杨康采取唾弃谴责的态度,将其视为贪慕荣华的可耻汉奸。其实将心比心,如果我们自小在金国长大,一直将自己看作金人,又岂会对自己的“祖国”没有感情?又岂能在一朝间就决然割舍,敌我互易?读者们一方面对萧峰不忘汉族旧情的举动十分赞赏,一方面却又苛求杨康对曾经的“亲人”和“故国”翻脸无情,这又是何等狭隘不公的思维方式?
     扪心自问,如果易位而处,即使暂不考虑荣华富贵的因素,在抚养了自己十几年,视若己出、百般疼爱的养父,与首次蒙面、毫无感情基础的生父之间,我怕是也会选择前者。



     4、称不起大侠的人

     至于袁承志、陈家洛这种卫道士或复仇者,与梁羽生作品中的“伪侠”其实并无分别;而像令狐冲、杨过、张无忌这种散漫型选手,心中并没有太多家国和忠义的概念,更缺乏行侠仗义的激丆情,他们虽有一定的正直之心,遇到不公之事、可怜之人,也愿意热心地尽自己的一份力,但他们生活的主体和重心,还是在经营自己的小日子上。他们不是为了百姓而活,也不是为了国家而活,更不是为了伸张正义而活,他们虽为上天宠眷,身具盖世武功,却没有用这惊人艺业回报社会、造福万民的社会责任感;更没有牺牲自身幸福,把一生奉献给行侠仗义的觉悟。      

205

主题

1752

帖子

1752

积分

人中龙凤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UID
81
精华
0
金币
0
贡献
0
银币
1972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10#
发表于 2019-5-3 15:58:3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样的人才是真实常见的,他们无论是思维还是性格,都比较贴近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对此我们也不应该苛责,毕竟,为了别人的幸福去牺牲和付出,是太过高尚的行为,绝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地。每个人都像一颗流星,都有在星空中,璀璨闪耀一刹的权利。那些不肯牺牲自己小小幸福的大侠并不可耻,即使他们小小地自私了一下,和自己所爱的人隐居起来过上了小日子,漠视了天下那救不完的苍生,逃避了人间那管不尽的不平,却也根本无可厚非。
     他们是真实而潇洒的人物,但他们不是大侠。
   
  


三、古龙笔下的大侠

     古龙的作品很多,所以主角也多,但在他的笔下,却找不到称得上大侠的人。
     大概是因为古龙生性懒散,耽于逸乐,所以他笔下的主人公,也普遍较为贴近生活,更像是有血有肉的人。除了决斗的山巅、无人的幽谷、热闹的武林大会外,主角们还常常出现在破落的酒馆、喧嚣的赌场、卖笑女的枕畔。他们不再为国家和别人活着,他们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欲望、自己的痛苦,和自己的洒脱;然而他们却又很不真实,大多有着极其怪异的性情和不可理喻的逻辑,大致可以归为两类:有充分理由的痛苦者,和莫名其妙的痛苦者。而其间的任一种,精神都有些扭曲,心灵都有点变态。
     如果说李寻欢自作自受的痛苦和傅红雪小题大做的痛苦,尚有让人能够理解之处;那陆小凤、楚留香等人莫名其妙的痛苦,就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潇洒逸群、朋友众多、武功不凡、衣食无忧,早已达到我们大多数人毕生梦寐却不可求的人生层面,比起那些颠沛流离的人,比起那些狗苟蝇营的人,比起那些为谋衣食而劳碌半生的升斗小民,他们是何等的幸运?然而这些人竟然还不满足,整日买醉于酒乡借酒浇愁也就罢了,竟还常在醉前醉后说出像“酒醒之后的空虚,繁华之后的寂寞”之类欠打的话。人心无尽,竟至于此。
     而且这些大侠的社会责任感都比较淡薄,他们虽有行侠仗义的能力,却很少关心百姓的安乐,更不愿把沉湎于痛苦,沉醉于酒乡的时间拿出来,为那些正承受不公,正遭受不幸,正需要帮助的人做些事情。所以他们虽然武功高强、宽容善良,却与“大侠”二字素昧平生。
     在这些人中,与“大侠”二字相距最远者当然要算楚留香,当他仗恃武功,从别人手中抢去珍宝时,他便已与侠义精神渐行渐远。财主们拥有珍宝并不是过错,书中也没有事先提到他们的为富不仁,如果这些珍宝都是正常的收入所得,他又有什么权力巧取豪夺,然后自己拿去邀买功德?
     李寻欢的胸怀和气度虽然令人敬佩,但他灵魂的重心却是那个被他出让的女人,他的大半生都耗在一个小酒馆里,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管这世上的不公。李寻欢的精神世界是扭曲的,他一方面对林诗音铭心刻骨,一方面却又能罔顾她的幸福和快乐,把她当成货物出让。
     熊猫儿、陆小凤等人就更不必说,他们的视野,仅仅局限于身边的朋友和武林的纷争。叶开和沈浪或许有些做大侠的潜质,但书中并没有写出他们的行侠仗义和扶危济困。  
     《欢乐英雄》中的几人没有“劫富济己”的可耻行为,他们虽然活得贫穷窘迫,却也活得坦荡磊落、问心无愧,他们是自己道德上的英雄。然而他们只是简单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却没有仗剑游侠天下,扫平世间不平事的豪兴,所以他们也不是大侠。然而他们毕竟还是英雄,欢乐的英雄。   
     至今还记得那部书的引言:“谁说英雄寂寞,我们的英雄就是欢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