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网

标题: 港剧是否衰败?大陆武侠垃圾到了极点? [打印本页]

作者: 祥曳    时间: 2019-5-3 16:42
标题: 港剧是否衰败?大陆武侠垃圾到了极点?
港剧的影视生态及大陆武侠剧与港式武侠剧的今天

前几天路过此地,看到一编讲对大陆版《天龙八部》看法的帖子,我也留了几句感想。那个帖子最后谈到大陆武侠剧与港式剧的对比,关于这点,我另有一番感想。
对于评判一套影视剧的好坏,不应该迷信它的出处,这一点绝对赞同。香港近几年也没有出过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典大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今天大家所看到的局面是,大陆前几年开始拍武侠了,但是一直拍不好;香港则再也拿不出看家货。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虽然同是拿不出好戏,香港的情况与大陆还是有很重要的分别,分别在于,香港不是不能拍好,而是没有用心去拍(为什么这样说,下面还要详述),而大陆是一心求好,却力不从心。为了令大家有一些背景知识,这里先说一下香港现在的影视剧生态。
在香港,主流媒体是两家免费电视台,现在大陆观众能够接触到的港剧基本上都是同一家(TVB)的出品。80年代是香港武侠剧的全盛时期,由于当时电视台的武侠剧拍得很有水准,在徐克等学院派归港之前,武侠电影反而进入衰落期。到90年代,TVB已经称霸香港媒体,那个时候,电视剧的主流是市民生活(包含很多97回归的末世情结)和商业斗争,当时香港人意气风发,生活中很有锐气,电视台什么戏都开,只要有市场、不超出电视尺度就开,武侠也开很多。
金融风暴特如期来,香港整个生活气氛变成愁云惨雾,一线剧的主题变成了逆境求存、东山再起,这个主题跟过往商业片的侧重点不同在于,金融风暴之前讲的是成功者与成功者的斗争、强者与强者的斗争、人与人的斗争(《大时代》、《笑看风云》和《天地男儿》是代表作),而金融风暴之后,竞争对手变成了主角斗争主体的一部分,主角要抗争的是整个命运,整个时势,通常的套路是从高峰掉下来,再慢慢爬起(《西关大少》、《美丽在望》,还有另一个电视台的《纵横四海》)。但是,即使这样的一线剧,香港观众也不像以前那样受落,香港的气氛太凝重,人们更需要放松,所以,我们会见到,97年以来,香港平均收视最高的剧集是肥皂剧《男亲女爱》,长期高据收视冠军的是另一套好像永远不会做完的肥皂剧《皆大欢喜》,而打破收视记录的是以模仿智障人士取悦观众的《an夫成龙》。小制作的喜剧可以稳操惯性收视,而大投资却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连TVB都很少愿意冒吃力不讨好的风险搞大手笔的戏,这就是近几年港剧衰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齐天大胜孙悟空》可能是唯一的例外,但也只是用明星的脸堆起来的一堆垃圾)
大陆开始拍武侠的热潮之后,香港就更少搞大手笔的武侠剧,因为买来的大陆剧已经开始被观众受落。97之后至今,我记得的香港开的比较有规模的武戏剧只有4部,《碧血剑》和《雪山飞狐》都不算大制作,之后是吴启华版《倚天屠龙记》和《云海玉弓缘》,如果要选有史以来最拍得最烂的金庸剧,吴版《倚天》是不二之选,《云》的视觉重点放在光影特技上,看上去很像《月华之剑士》或者布袋戏《大儒侠史艳文》,兵器一动,就有光带,试验的成分更重。但是,这些都不能说明香港就已经拍不好武侠剧了,因为我立即就可以举一个反例。
如果拿以上四部剧跟现在在香港播的《血荐轩辕》(大陆除广东以外的观众可能要晚一点才能看到)比较一下,我们会有很奇怪的感觉。这部戏拍得如此认真,有层次,有章法,单从制作的角度而言,它的水准超过去十年香港制作的所有武侠剧的水准。看了前几集之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香港明明就有一套很成熟的拍摄武侠的方法,有对武侠的理解很到家的导演,有能够将打斗动作和场面设计得很好看的武指,有很会演戏的演员,为什么这些东西我们当年在《新龙门客栈》等的电影中发现过,后来的港剧好像不见了这些东西,而今天才重新回到我们面前呢?其实不是重新回来,而只是重新聚集,只要有人肯投资,肯拿钱出来,汇聚最好的人力物力,香港仍然能够拍出十分出色的武侠剧。我还可以举出一点,以上四剧都没有够分量的演员担大旗,而《血》担大旗的是郑少秋和汪明荃,这是投资规模的一个佐证。总之,香港今天武侠影视的问题,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有没有拍摄诚意的问题。

作者: 蔷技啜    时间: 2019-5-3 16:43
相对于香港,武侠影视才刚刚起步的大陆实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陆的情况跟香港是反过来,央视的那伙人干劲冲天,大有鸿鹄之志,反正什么都花得起,东海就东海,蒙古就蒙古,武指就请香港的,但是一连拍了三套,都很糟糕。
我主要指出两点。
第一,动作场面设计得不好。不是香港的武指吗?是香港武指,但是武指是根据导演要求一场一场地设计动作的,导演想要怎样的效果,武指就帮他设计,可以商量,可以提自己的想法,但是最终的效果,通常以导演脑海中的画面为准。从三套央视剧看来,导演对动作的理念是动作要大,要突出力量感和速度感。港剧不也是这样吗?是,但是港式武打有一个更基本的表现要求,就是不论打斗快慢,动作要让观众看得出来龙去脉,而且动作要好看,要以人的姿态语言所表现的美感为主体。央视拍出来的镜头很乱,动作场面中其他表现因素都凌驾在这个要求之上,是一种反常识的理解。《天龙》里面大量使用电影式的特写镜头,我认为是不知所谓,就连《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这样快节奏的电影,对这种镜头的运用也是很有节制的,滥用这种镜头的后果,是观众的审美疲劳来得很快,当要拉开高潮戏与文势平缓的戏的观赏效果的时候,就不得已要用更夸张、更扇情却未必更好的表现手段,这实质上势破坏了整个戏的结果。香港的人知道这一点,大陆的拍摄人员还幼稚地以为自己掌握了很高级的伎俩。对动作场面的理解,反映出大陆拍武侠剧的人经验不足以及对表现武侠这种体裁的手段认识得还很有限。
第二,文戏拍得不好。尤其金庸小说,其实是文戏写得比武戏好,各场打斗之中,也有很多部分其实是文戏,文戏有时需要时间来积累它的张力,很多时候,文戏是为武戏造势,有时文戏本身就是高潮,文戏拍的不好,后面的高潮不论打与不打,都要打折扣,不知道央视的人知不知道这一点。央视三剧,观众看到的文戏,总是匆匆忙忙的一带而过,好像后面那场打斗很急于要露面,所以请不打的戏就让一让。看到《射雕》里面瑛姑找一灯报仇那一段,我就觉得导演不会拍,这场戏的重点是人物的情绪,导演没有拍好,他拍出了情节和打斗。我很失望。
在以上两点之上,我认为更基本的一点,是大陆制作群的首脑人物对于金庸小说的理解,对于武侠的审美观跟香港方面有落差。从央视金庸剧所看到的,主导制作的人的观赏视角太政治化,脱离不了老一辈人的受过去年代影响很深的世界观,他们对于很多人物形象的理解都有偏颇,对于很多很重要、很温情、很能体现人物特色的细节都理解不到。打斗如果拍不好,是经验问题,会日益改进;如果制作的主脑对金庸小说的理解有问题,我就只能表示担心了?




欢迎光临 武侠网 (http://wuxia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