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敏 发表于 2019-5-3 17:19:47

复兴汉服,复兴失落的身份和自我

连日来,一套“中国式学位服”设计方案在天汉网等论坛流传,这套中国式学位服,是以汉服为蓝本设计的。据说,已经有“有识之士”向教育界人士发出倡议,以求得到重视。(《信息时报》4月20日)<br><br>其实,这套“中国式学位服”引发的反响,仍只是“复兴汉服”运动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有网友在北京、上海、深圳、长沙、成都等地组织各种祭祀、知识竞赛、演示等活动来推介宣传“汉服”。组织者宣称,“我们宣传汉服并不是宣扬什么民族主义,而是想通过汉服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nbsp;<br><br>小时候,记得在地图册上,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形象展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装,独独汉族,穿着职业化的西式服装。长大了,也看了许多日剧、韩剧,稍远一点,80年代风靡一时的“阿信”,她穿着和服;而最近的,则是“大长今”,她使“韩服”在整个亚洲成为时尚。每个民族都有她独特的历史根基和文化传承,这是历史教科告诉我们的。然而,我的户口本上虽然写着一个“汉”字,但是,除了这个符号之外,在我的生活中,却几乎没有什么文化载体可供彰显。<br><br>我虽然也清楚,其实汉民族也是有汉服的,而且,比任何一个民族的服装都要历史悠久,都要源远流长。在我的衣橱中,有一件旗袍,有数套“职业女装”、“休闲装”和西服西裤,甚至还一套韩服,但是,令人汗颜的是,我不仅没有一件汉服,而且没有穿过,甚至除了在古装剧和舞台上,在现实我还没有见过。不是我不想看,不想买,不想穿,而是,在生活中,根本就没有汉服,或者,你买了穿了,反而成了一个异类。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nbsp;<br><br>《左传》中,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的章句,而“华夏”一词,正是从这美丽的汉服中来的。今天,虽然我们仍称自己为“华夏儿女”,却把“华夏”最初的源泉――汉服――给彻底遗忘了。汉服是美丽的,无论翻阅哪一本古典文集,对汉服的华美描述俯拾皆是。除了“长裙连理带”之类奢华的修饰外,更重要的,是汉服的海量包容和影响力。几千年来,汉服演绎出几百种款式;而且,就是今天的和服和韩服,也分别源自三国东吴和大明。&nbsp;<br><br>满清入关以后,汉服式微,以至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消亡的东西能否再恢复?作家苏轻箬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在上个世纪初,一个名叫耶胡达的犹太青年把断绝了近两千年的希伯莱语复活了。“如果一门2000年没有人使用的古老语言都能复活,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仅消亡了300多年的汉复也一定能够复活,而且在它复活的背后,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汉服,就是复兴失落的美丽和繁华。<br><br>用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的话来说,复兴汉服,这是青年人应该有的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觉。一个以“历史悠久”而著称的伟大民族,应该有她独特服装;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也必须显现出自己的民族特征,这是一种身份认同。服装,是人的第二张皮肤。复兴汉服,在这个意义上,则是在复兴一种人性的、自然的东西,在复兴我们失落已久的身份和自我?

烯穠帕 发表于 2019-5-3 17:20:35

            坚决支持汉服!

昂姣击 发表于 2019-5-3 17:21:35

            支持&nbsp;支持

锥弁 发表于 2019-5-3 17:22:12

            zhichi

幸曼青 发表于 2019-5-3 17:23:10

            绝对支持,喜?

哗洞伦 发表于 2019-5-3 17:24:08

            武汉晨报笄礼报道)汉家有女初长成(组图)&nbsp;<br>&nbsp;汉家有女初长成&nbsp;<br>2006-01-04&nbsp;09:17:02&nbsp;)&nbsp;来源:&nbsp;武汉晨报&nbsp;<br><br>今天的成人仪式已成为年满18周岁的中国青年学生的必修之礼。可是在这样的典礼中我们已很难看到中国文化的韵味,相反接受了中国文化传统的韩国、日本却在彰显着自己民族的特色与文化。&nbsp;<br><br>严姬是武汉科技学院学生,作为推动传统礼仪复兴计划的一部分,昨天天汉民族文化网等三家单位联合在东湖梅园为她举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成人仪式。记者见证了这远去了数百年的中国传统女子成年礼,也见证了我们民族的优秀礼仪与服饰文化。&nbsp;文/李小军&nbsp;图/张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复兴汉服,复兴失落的身份和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