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依云 发表于 2019-5-3 16:37:19

司马翎的遗珠---简评《情侠荡寇志》

  题材上的特点之外,《情侠荡寇志》具有司马翎一贯的推理风格。小说的布局可以说完全是侦探推理小说的布局,悬念团团,疑窦丛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说有悬念、悬念多,这或许并不能就算是作家的本事,而能够妥善地设置信息、释放信息,从而使悬念真正悬到读者的心里,当悬念解开之时,做到既出意料,又合情理,这才是高手的风范。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是也。司马翎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在“铤而走险”和“妄自托大”方面,他比古龙还要自信,还要“贪得无厌”,他的悬念层层叠叠,整体上构成了一个“连环套”,读他的小说,仿佛看着一位高超的杂技演员同时表演着七八种绝技一般惊险,以至读者不由得要担心他如何收场。而真的要做到不穿帮、不懈怠、不平庸、不遗漏,则除了心思缜密、心细如发外,还要具备极其宏伟的总体驾驭力和调节力,才能指哪打哪,运筹帷幄。这实际上是作者对自己的绝大考验。而就在这些惊涛骇浪的考验中,作家之间决出了胜负,判定了高下。台湾的林保淳先生认为缜密推理是“司马翎的绝活”,是司马翎“藉人物内在心理的变化,以智慧与理性对各种事物、观念作深刻的分析”。并由此进一步总结道:“司马翎开创的则是另一格局,在逞强斗勇、剑影刀光江湖中,凸显出理性的决定力,这不但使他所构设的扛湖世界是‘斗力又斗智’的场合,更以此发挥了他自己所擅长的‘杂学’,随时藉智慧的表征,如奇门遁甲、阴阳数术、佛学道思、医学药理等,刻意点出。”(《蒙尘的明珠——司马翎的武侠小说》,见《纵横武林》,台湾学生书局1998年9月版)这种见解应该说是挖掘到了司马翎创作的精髓。&nbsp;<br>  喜欢推理,这是台湾武侠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也跟受到日本推理小说的影响有关。&nbsp;<br>  司马翎的语言在今天看来,也许觉得已经不甚高明。但是回到三四十年前的台湾文坛,那时的司马翎,可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大宗师。比如这样的描写:“浪花朵朵,飞溅在岩岸的四周——旋涡处处,回卷着滑石白沙,皓月高悬,长夜寂寥,却只有海涛声响,吵嘈不休。”如果单独看来,很难想象这是武侠小说中的语言。司马翎把文雅的艺术性与粗犷的江湖气巧妙地结合为一体,无怪乎许多前辈读者和评论家都大力推崇司马翎的才气和胆识。从司马翎的作品中,时而可以发现古龙的影子,时而可以发现金庸、梁羽生的影子,但司马翎又是独一无二的司马翎。《情侠荡寇志》结尾写道:“斜风细雨还没停止,但这一场腥风血雨,却算是暂时终止了。”大的气魄与局部的精雕细刻兼而有之,这使得司马翎为后来的台湾武侠小说打开了多条途径。&nbsp;<br>  另外,司马翎喜欢在紧张的搏杀和战斗中蕴涵传统文化的哲理和神韵,这也使他在台湾的武侠小说园林里独树一帜,气度非凡。杨晋龙先生曾专门论述《孟子》在司马翎小说中的应用及其意义(见前书),肯定司马翎强调“以道德存心为武术最高泉源的武道内涵”,这一点在《情侠荡寇志》中也体现得十分鲜明。由此亦可见证,武侠小说乃是宏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绝佳载体。&nbsp;<br>  从《情侠荡寇志》这部随手之作尚可看出司马翎的非凡潜力,那么,其他杰作也自可想见了。其实,看一个大作家的才气究竟有多大,并不一定要读他的代表作,往往从他的“普通作”里更能够发现那些随意挥洒的珠玉。而大作家本人也往往因为社会只注重他们的所谓“代表作”而遗憾。像《情侠荡寇志》这样的“遗珠”还不知有多少啊。&nbsp;<br>  (作者为著名学者)&nbsp;<br><br>

茔萄 发表于 2019-5-3 16:38:18

            ......

茔萄 发表于 2019-5-3 16:38:51

            这一篇没见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司马翎的遗珠---简评《情侠荡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