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高手对绝笔
写武侠小说写了二十三四五六七年,从没有写过"注"。<br> 可是我从小就很喜欢看"注"因为它常常是很妙的,而且很绝,常常可以让人看了哈哈大笑。<br> 譬如说,有人写"××拔剑"之后,也有注"此人本来已经把剑放在桌上了,等他吃过饭之后,又带在身边,所以立刻可以拔出。"<br> 看了此等注后,如不大笑,还能怎样?哭?<br> "注"有时也可以把一个作者的心声和学识写出来,注出一些别人所不知而愿闻的事,有时甚至就像是画龙点睛,无此一点,就不活了。<br> 才子的眉批,也常类此,金圣之批四才子,更为此中一绝。<br> 我写此注,与陆小凤无关,与西门吹雪更无关,甚至跟我写的这个故事都没有一点关系,可是我若不写,我心不快,人心恐怕也不会高兴。<br> 因为在我这个鸟不生蛋的"注"中出现的两个人,在现代爱看小说的人们心目中,大概比陆小凤和西门吹雪的知名度还要高得多。<br> 这两个人当然都是我的朋友,这两个人当然就是金庸和倪匡。<br> 有一天深夜,我和倪匡喝酒,也不知道是喝第几千几百次酒了,也不知道说了多少鸟不生蛋让人哭笑不得的话。<br> 不同的是,那一天我还是提出了一个连母鸡都不生蛋的上联要倪匡对下联。<br> 这个上联是:冰比冰水冰。"冰一定比冰水冰的,冰溶为水之后,温度已经升高了。水一走要在达到冰点之后,才会结为冰,所以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水,都不会比"冰"更冰。这个上联是非常有学问的,六个字里居然有三个冰字,第一个"冰"字,是名词,第二个冰字是形容词,第三个也是。我和很多位有学问的朋友研究,世界上绝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的文字能用这么少的字写出类似的词句来。对联本来就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字形态,并不十分困难,却十分有趣。无趣的是,上联虽然有了,下联却不知在何处。我想不出,倪匡也想不出。倪匡虽然比我聪明得多,也比我好玩得多,甚至连最挑剔的女人看到他,对他的批语也都是:"这个人真好玩极了。"<br> 可是一个这么好玩的人也有不好玩的时候,这么好玩的一个上联,他就对不出。<br> 这一点一点也不奇怪。<br> 奇怪的是,金庸听到这个上联之后,也像他平常思考很多别的问题一样,思考了很久,然后只说了四个字,此联不通。"听到这四个字,我开心极了,因为我知道"此联不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也对不出。"<br> 金庸先生深思容智,倪匡先生敏锐捷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有一个人对得出"冰比冰水冰"这个下联来,而且对得妥切,金庸、倪匡和我都愿意致赠我们的亲笔著作一部。<br> 作为我们对此君的敬意。这个"注",恐怕是所有武侠小说中最长的一个了。<br>上联:冰比冰水冰<br>下联听各位高见赞 以上引自古龙陆小凤系列最后一部的 注 据说辟谣了,而且按文法这要算也是下联赞 梁羽生的【奇联观止】里面有一绝对颇为类似,也是拆字法+词性变换的对联<br>食包包食饱<br>食之旁+包=饱。第一个包食名次包子,第二个包是动词包管。 题于某酒楼,说明该处的包子的份量够,味道好,吃到你包为止。 也许确又其事的说 那书已是有20岁的老书了<br>食包包食饱这个不错喝 只是感觉好像少点什么 油比油水油
页:
[1]